翻阅历史档案 见证真情实感 ——三张《信用社放款卡片账》的故事

时间:2023-04-01 15:19    来源:山西科技报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学习信用社历史,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和“背包银行”优良传统,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笔者在整理《社志》档案资料时,发现了60多年前的三张《信用社放款卡片账》,被老前辈信合人与农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所打动。穿越时空的界限,我们一起分享这里面的故事吧……

信用社急他人所急。1961年4月29日,朔县汴子疃信用社发放给陈庄生产大队退伍转业军人李二才给妻子看病贷款60元。《介绍信》(见图1)的内容是:“汴子疃信用社:兹介绍我大队李二才系退伍转业军人,现在因女人有病无法治疗,要求贷款陸拾元整,请见字照数贷给为荷。(经公社批准救济款)陈庄生产大队,1961年4月29日。”

可以想到:那时我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旱灾、洪灾、蝗灾等多灾交替并发,主要产粮区受灾面积广,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全国大多数人民食不果腹,患上严重的浮肿、肝炎等疾病,是新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的一次特大灾害。李二才因妻子病情严重,当时无钱看病,急需去县城医院治疗,向信用社申请贷款救急。从“经公社批准救济款”字样笔者猜测:李二才也向汴子疃人民公社提出过困难申请,公社领导也很重视退伍军人家属的病情,可能要给予一定数额的困难救济补贴款。

从《信用社放款卡片账》(见图2)上可以看出,李二才当日申请借款60元,信用社当时就给办理了手续,使其得到了及时救治,解了燃眉之急。还款记录明确记载,李二才当日就归还35元,可能就是人民公社给予了35元困难救济补贴款。这充分体现了信用社和人民公社遵循和发扬毛主席提出的“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和实际行动上。李二才实际借款余额为25元,还款记录为:1963年11月26日归还2元;1964年归还10元;1965年归还8元;最后一次归还5元(还款记录没有写明年月日);李二才分五次还清了全部贷款本息。可以想象:李二才在拿到60元雪中送炭的治病贷款时,一个曾经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出生入死、赴汤蹈火的解放军战士,那激动的心情和饱含热泪的眼神无以言表,肯定由衷地感谢共产党和信用社对自己的帮助。五次还款记录就是他诚实守信的行动表现。

信用社解他人所难。朔县下团堡信用合作社发放给雷后小贷款的两张《信用社放款卡片账》(见图3、图4),一笔为:1966年3月4日,借款人雷后小,用途为买衣服2件给母亲,金额10元,到期日为1967年11月4日,信用社经办人落仁章。另一笔为:1967年12月26日,借款人雷后小,用途为埋葬,金额7元,到期日为1967年12月30日。第一笔逾期2年零10个月,第二笔逾期1年零9天。两笔贷款均于1969年1月7日本利全部还清。

这两笔借款,见证了信用社真正为当地农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是资金困难,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充分体现了农民入股组建起来的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见证了农民雷后小为了慈祥的母亲能够安度晚年,不仅在平日饮食服侍上做到了无微不至,而且在衣着上做到了关爱倍加。他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前一年借款为母亲买衣服,后一年借款为老娘下葬办理丧事。笔者认为他既是一个尊老敬老有口皆碑的大孝子,又是一个纯朴善良、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和信守承诺的大丈夫。

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先行者。端详这几张泛黄的《信用社放款卡片账》,顿感十分珍贵,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工作的先行者和实践者,70多年来,时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扎根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立足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可以肯定地说,老百姓最早认识的银行就是信用社,哪个农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与信用社没有资金往来,从未离开过信用社的支持和帮助。老一辈信合人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正直敬业、甘于奉献。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铭记在心间,爱社如家、以苦为荣,把为当地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信用社发展壮大的行动指南。他们手勤、嘴勤、腿勤,把调查研究当作解决问题的法宝,用千言万语详细统计掌握各村各户的人口、劳力和生产生活等情况资料,为全面真实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贷需求打下了实事求是为民服务的基础。他们靠双腿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走遍辖内的村、庄、窝、铺。他们进农家门,解农家忧,救农家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农村金融政策方针,满腔热忱地宣传动员群众入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清收利息……用铁账、铁款、铁算盘精神诠释着“背包银行”的崇高赞誉。他们与农民群众唠家常、聊收成、同吃、同住、同劳动,深知农民春种夏忙和秋收冬藏的艰辛。他们千方百计为农民群众致富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制度,及时解决千家万户生产和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资金困难……

信用社人才辈出。有很多在信用社工作过的同志,后来成为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保险公司和省联社……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他们懂经营、善管理,凭着那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忠心,勤学上进、知行合一的习惯,渊博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业务技能之根基,就是在信用社磨炼出来的。

信用社百炼成钢。信用社在成立年代经历战火,为发展解放区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建国后由人民银行代管的创业年代星火燎原,与农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称为农村经济生产、供销和资金回笼并驾齐驱的三架马车,促进了农村地区稳定,农村商品经济流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年代由农业银行托管,恢复“三性”,信用社业务发展迅速。九十年代中期金融体制改革,与农业银行脱钩后自成体系,地方政府成立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农金体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起管理职能。10个月后,人民银行设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督管理部门,与农金体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对信用社行使金融监管和行业管理双重职能,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业务突飞猛进,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2003年8月,根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同年12月,随着银监会的成立,原农金体改办脱离人民银行,划归银监局,银监局内设农村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和深化改革的筹备工作。2005年省联社成立,经过70多年的岁月沧桑,饱经风霜,最终百炼成钢。实行了国家银监部门监管、省级政府管理、农信社自主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的要求,真正实现了农信社权责利的有机统一。迅速发起了以县为单位的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模式的改革。信用社通过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先改制为信用合作联社一级法人,后又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省联社的成立,把推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防控风险作为第一责任,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核心,坚持从严治社、从远治社,稳健经营、稳定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了党对农信事业的领导,全面完成了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归口省联社党委领导管理。全面加快科技信息建设步伐,先期完成了全省农信社综合业务系统联网和数据大集中,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时代的大跨越。成功发行了“信合通”银行卡,陆续开发了福农卡、林权卡、金粮卡等“信合通”系列借记卡,把先进的金融科技引入农村金融服务之中。全面启动了信贷业务、统计信息、人事管理、非现场稽核监督、会计事后监督和大前置系统等多项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取得了斐然成绩,为全省农信社高效稳健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如今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广大信合人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我们要弘扬老一辈信合人优秀传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坚守定位,牢记使命支农支小。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高质量发展建功“十四五”,遵循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省联社工作思路,发扬拓荒牛、孺子牛和老黄牛精神,为全面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努力践行普惠金融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图文/段永凤 段永伟

审稿:赵义富

编辑:王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