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5类典型涉高考骗局需警惕

时间:2022-07-02 10:43    来源:山西科技报

假冒权威、修改成绩、伪造“录取通知书”……高考结束后,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编造多种诈骗套路,将“黑手”伸向考生和家长。7月1日,记者从晋源区法院刑事审判庭了解到常见的5类涉高考诈骗伎俩,提醒大家警惕。

骗局一:假冒志愿指导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法官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骗局二:声称修改成绩

诈骗分子声称只要支付高价“服务费”,就能通过“黑客”进入系统帮忙修改高考成绩,其实高考采用的是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法官提醒,网上自称可以修改高考分数的网络帖子纯属骗局,所谓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也行不通,高考阅卷是采用内网阅卷,因此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骗局三: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局四:提前申请助学金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法官提醒,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切记绝大多数助学金等奖补为学生到校报到后才会发放,一般不存在提前发放的情况。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

骗局五:“定向招生”骗局

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名额,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家长钱财。

真相是国家规定不允许超计划、无计划招生,也根本没有所谓的“预科生”,以“预科生”名义进校后不能办理录取手续,不能取得学籍。省市的定向招生计划与其他招生计划一样,由省招办集中统一投档录取。

 

编辑:王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