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数据局“十四五”期间工作进展成效

时间:2025-11-14 15:35    来源: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报朔州讯 (刘志伟)11月14日,朔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朔州市数据局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市数据局成立以来在“十四五”期间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

“十四五”时期,特别是该市数据局组建以来,我们聚焦数字经济、数据资源、数字政府三大核心领域,攻坚克难、务实笃行,推动数据工作从“起步开局”向“提质增效”跨越,多项工作成效显著。

聚焦数字经济,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我们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监测研判、调研赋能、项目支撑、能力提升四个维度发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建立监测调度机制,建强人才队伍支撑。为精准掌握产业动态并凝聚发展合力,我们着力构建了月度监测调度机制,并持续提升相关人员专业能力素养。按照省数据局部署,今年起对全市53户纳入统计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开展常态化监测,实行“按月调度、动态更新”,监测覆盖率达100%。通过高频次、全覆盖的监测机制,及时捕捉产业运行态势,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10月中旬,组织举办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监测专题培训班,围绕发展监测规范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对各县(市、区)业务骨干及57家相关企业代表开展精准培训,有效提升了政企双方的数字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形成持续工作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深化一线调研赋能,破解发展瓶颈。联合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深入六县(市、区)及朔州经济开发区,实地走访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及重点单位,面对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中的困难诉求,现场解读国家及省、市支持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基于调研成果,启动撰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调研报告,目前已形成初稿,为探索具有朔州特色的融合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加速产业落地。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功为“应县木塔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及街区智慧化集成升级项目”争取到省级资金423万元,有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加强项目谋划储备,2024年共征集2025年首批数字化转型项目30个,谋划中央补助资金及超长期国债项目13个,向省局推送智能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达36.22亿元,对接金融机构为6个有融资需求的项目解决资金诉求9100万元,实现产业发展“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今年3月开展全市数字经济“项目大起底”,初步摸清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掌握谋划、在建和已投产的数字经济项目;9月启动2026年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筛选出35个涵盖数字应用、数据开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报送省数据局,构建起“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格局。

聚焦数据资源,构建要素流通新格局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为指引,深化公共数据“汇、治、用”全流程管理,着力破解数据“孤岛”“壁垒”问题,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一是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出台《朔州市数据要素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规范公共数据采集汇聚、开发利用、安全监管等环节;印发《朔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案》,系统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创新应用,为数据工作开展提供制度遵循。

二是打造数据汇聚枢纽。建成全市数据共享交换总枢纽,横向联通59个部门单位及2个应用系统,汇聚数据目录1.7万余个、数据资源1.2万余条;纵向贯通国家数据共享渠道,建成投用数据直达基层系统,可直接浏览国家数据目录1.75万余个、调用数据资源1.1万余条,为教育、殡葬、婚姻登记等高频政务事项提供高效数据支撑。

三是深化数据治理提质。常态化开展数据质量治理专项行动,依托共享交换平台对入库数据全面质检,协同数源部门落实问题整改,完成数据纠错完善工作,数据准确性、规范性显著提升,为数据“流得动、用得好”提供质量保障。

四是释放数据应用价值。一方面保障政务数据高效复用,累计为全市各部门提供国家及省级数据调用服务1341万条次,支撑政务服务领域创新应用,深度开展数据应用场景挖掘,其中1个案例在“数据要素×”大赛山西分赛中获奖;另一方面推动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通过朔州公共数据开放网,开放科技创新、社保就业等领域数据资源,支持企业和公众深度开发利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聚焦数字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新效能

以《朔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纲领,围绕“云、网、数、安”一体化建设,推动数字政府从“基础支撑”向“智慧赋能”升级,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一朵云”管理,实现集约高效。坚持“统筹集约、安全可控”原则,完善政务云管理体系,推动政务信息系统“应上尽上”,建立云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既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又避免资源浪费。目前,全市政务云规模达1.4万核vCPU、26TB内存、2697TB存储,较2020年增长4倍,为43家单位84个政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集约效应显著。

二是织密“一张网”脉络,畅通数据通道。完成电子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建成新一代核心网络骨架,实现70家市直单位IPv6全面接入和全市统一互联网出口,网络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实现质的飞跃,为数据传输提供高速稳定的“数字血管”。

三是汇聚“一平台”数据,促进共享开放。以《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施行为契机,将数据共享平台升级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更新省级接口资源,梳理发布共享清单和开放清单,数据共享覆盖面和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四是筑牢“智慧底座”,支撑转型发展。全面完成智慧城市数字底座项目建设,部署六大平台、近六百个功能模块,围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应急安全等重点领域构建智慧场景展示大屏,直观呈现数字技术赋能成效,为各类智慧应用快速开发部署提供统一基础支撑。

五是严把“项目审批关”,确保规范落地。规范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2024年3月至今,共审批备案政务信息化项目29个,涉及17个单位,总投资预算2.11亿元,其中15个项目已完成验收,投资预算5842.39万元,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落地见效。

编辑:杨燕

审核:王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