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建人】“五融五力”激活党建与生产融合新引擎

时间:2024-07-25 09:43    来源:山西科技报

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山西建投三建集团山西农业大学新建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推动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诠释了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交出了一份写满“忠诚履职实干担当 感恩诚信团结奉献”的亮丽答卷。

一项项荣誉,一次次突破,一组组数据……回顾建设的日日夜夜,项目党支部以“我是三建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找准项目发力点,将党建工作融入项目生产管理全过程,构建了“五融五力”党建与项目生产深度融合体系,形成了党建与项目建设同向聚合、相融并进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干群同心、担当作为的精彩风貌,为项目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动力支持。

融入思想教育 汇聚建设引领力

党建领航方能逐浪远航。项目党支部自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党员职工队伍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为了强化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党支部设立了智慧党建区,分为“百年足迹,光辉历程”“志愿入党,沃野传承”“党员风采,同心向党”三个模块,为支部组织工作和集中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更筑牢了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聚集地”。

同时,项目党支部坚持用好理论学习这一主课堂,以第一分公司党支部集体学习为牵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支部书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开展学习教育,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党支部还注重创新学习方法,通过专题研讨、交流分享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和思考深度,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融入安全管理 汇聚建设保障力

安全是项目生产的基石。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通过推行党员干部讲安全党课制度、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设置智慧安全体验区等方式,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其中,党员干部讲安全党课制度,要求每名党员每年至少讲一堂安全专题党课。围绕项目安全持续开展正反两方面安全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显著增强。

在项目党支部的引领下,项目荣获“中国安全产业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证明了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

融入科技创新 汇聚建设新动力

聚力量,攻难关。在科技创新方面,项目党支部积极拓展实训交流渠道,组织技术精英挂职互动,并牵头成立项目BIM小组。通过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管理,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程管理工作效率。

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地下室区域与非地下室区域高差较大,500人报告厅内柱子与轴线不平行、测量放线难度大、曲面结构模板施工难度大,工程的高支模区域多等施工难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在党建引领下,创新机制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持续产出。项目于2023年顺利通过了绿色建造水平评价三星级中期验收,先后荣获“太行杯”“汾水杯”“山西建投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等多个奖项。项目管理人员罗文甲、张庆鹏等五人组成的BIM小组荣获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三等成果。

融入队伍建设 汇聚建设战斗力

项目党支部坚持把“党管人才”原则贯彻到项目实际工作中,积极发挥项目党支部凝聚人才、引领人才作用,以首位意识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树立鲜明导向,画好选才“路线图”。项目班子成立初期,严把选人标准,牢固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结合“三建英才”培养计划,开展年轻干部公开竞聘选拔,畅通项目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实施“书记带党员、党员育骨干、骨干教新人”三级带教赋能模式,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党员干部带头结合项目建设需要开设“专业课”,以小组分配、学习研讨等方式,有针对性组织管理人员学习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专业知识,邀请集团公司创优专家、兄弟单位技术骨干等开展专业培训,奋力打造创优工程。

融入文化建设 汇聚建设凝聚力

筑同心,聚人心,暖民心。项目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以项目小家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配置了活动中心、快递驿站、职工书屋、医务室等福利设施,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项目党支部还设置了智慧书屋,书屋设置了图书借阅区”“电子书下载专区”“智慧读书系统三个模块,设有集中学习区并制定借阅制度,为职工提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休憩品读的好去处。此外,项目部还不定期组织爱上阅读读书分享会活动,鼓励项目管理人员分享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目和读书感受。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山西三建山西农业大学新建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更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安全管理显著加强、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和项目文化深度融合。这份亮丽答卷,不仅是对“我是三建人——忠诚履职实干担当,感恩诚信团结奉献”的生动诠释,也是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典范。山西三建集团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产建设的集聚优势、竞争优势,用党建引领点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