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千年韵 剪纸焕新生——中阳剪纸的传承与绽放

时间:2025-08-12 08:22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一门指尖上的艺术历经千年岁月流转,依然闪耀着璀璨光芒。它就是中阳剪纸 ——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9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这门古老手艺正以全新姿态拥抱时代,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

文创基地:指尖艺术的 “新舞台”

走进中阳剪纸文创基地,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一件长约5米的剪纸服装。它采用传统对称构图技法,将剪纸的细腻镂空与时装的立体剪裁巧妙融合,衣摆间各色样的纹样,仿佛将千年民俗风情穿在了身上,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在此刻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基地的窗棂上、墙壁间,处处是剪纸艺术的身影。每一幅作品都似灵动的诗篇,诉说着黄土高原的古老传说与烟火民俗。剪刀翻飞间,艺人们围坐创作,有的专注于 “阴刻” 留白,让图案在虚实间透气;有的精研 “阳刻” 线条,让纹样在连贯中传情,一个个寓意美好的元素 —— 牡丹、喜鹊、五谷,便在指尖逐一绽放。中阳剪纸特有的质朴风格、粗犷造型与丰富内涵,恰是高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向往最直白的表达。

传承创新:老手艺的 “活水源”

让传统手艺 “活下去” 更 “火起来”,是中阳剪纸传承者的追求。近年来,当地构建起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三位一体的市场化格局,让剪纸从 “指尖技艺” 变成 “指尖经济”。艺人王老师表示“剪刀剪了半辈子,没想到老手艺能成‘铁饭碗’”。

人才是传承的根基。中阳县建立剪纸传习所,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开课,同时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剪纸必修课,培养青少年对剪纸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们在红纸与剪刀的互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创新让传统更 “对味” 现代生活。中阳剪纸跳出单一 “窗花” 形式,开发出各类工艺美术产品数十种,包括剪纸套册、挂轴、摆件以及刺绣、手工等衍生文创产品,甚至将剪纸元素融入当地农特产品包装。这些产品既保留了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 的传统韵味,又贴合现代人审美,让剪纸从民俗装饰变成日常陪伴。

走向世界:文化名片的 “新征程”

古老剪纸正跨越山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不久前,中阳剪纸亮相第121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作品《抓鸡娃娃》《百福图》深度融合山西民俗与欧洲几何美学,吸引万余名观众驻足,现场交易文化产品6000余件。

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剪纸影响力持续扩大。中阳剪纸文创基地借助网络资源和社交媒体,开展线上教学与培训、电商平台销售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中阳剪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中阳剪纸的品牌力量。

从黄土高原的窑洞窗棂到巴黎的国际展厅,从中小学的课堂到直播间的屏幕,中阳剪纸这门千年手艺,正以传承为根、创新为翼,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