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陆港二十年:内陆经济与全球市场的链接桥梁

时间:2024-05-21 15:27    来源:山西科技报

随着国家枢纽型物流城市的加快推进,中国正在加快国际陆港物流枢纽的建设步伐,推动内陆地区与全球市场的顺畅连通和全面开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一举措不仅完善了区域物流体系建设,同时为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国际陆港作为内陆地区连接全球市场的桥梁,正发挥着促进国际货物集散和全球供应链整合优化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优秀的陆港成为区域物流枢纽的典范,如德国杜伊斯堡内陆港、美国芝加哥内陆港。

自2004年深圳市万千物流咨询公司的前身——深圳招商迪辰管理咨询公司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全球首创第一家“国际陆港”以来,中国以国际陆港建设为契机,开始构建以陆海联运、多式联运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万千咨询作为全球首创“国际陆港”模式的中国顶尖物流咨询公司,通过专业咨询、策划与战略规划服务成功帮助国内物流企业打造了一系列标杆性国际陆港项目。

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万千咨询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张志勇先生前来参与采访,他将深入分享“国际陆港”概念的缘起与发展,阐释万千咨询在助力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和优秀成果,同时展望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陆港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不仅改变了中国物流体系的格局,也为全球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这一概念的首创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国际陆港的缘起?

张志勇: 感谢您的关注!国际陆港缘起于美国集装箱运输协会于1992年引入的“干港”(dry depot)一词。国际陆港的概念最初是在2004年应西安市政府的委托提出的。当时中国刚加入WTO,内陆城市在国际贸易和物流中的角色较为薄弱。我们团队基于西安新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提出了沿海港口功能延伸到内陆核心城市的国际陆港运作模式,将内陆城市与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深度链接的创新模式。国际陆港位于内陆物流节点城市,具备类似沿海港口的口岸通关功能,同时通过便捷的运输通道与港口、口岸或空港相连接,是沿海港口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的重要平台。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国际陆港填补了内陆地区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空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通过进入上海港的资源和经验,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全球首个国际陆港,西安市从此成为不沿边不靠海的港口城市,实现了高效融入全球贸易网络。

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特色?

张志勇: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核心是保税物流中心和集装箱中心站,这是其连接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西安国际陆港不仅加强了西安市在亚欧大陆桥上的核心枢纽地位,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和经济辐射力。通过深度调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制定了科学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布局,使得港务区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物流枢纽典范。随着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的开行,班列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极大地促进了亚欧之间的贸易往来。2016年西安国际陆港成功纳入了陕西自贸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西安国际港务区,万千咨询在邯郸国际陆港与临空经济区项目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您能分享一下这一案例的经验吗?

张志勇: 确实如此。邯郸国际陆港自2007年设立以来,由于规划理念脱离本地,项目进展受阻,委托了中外多家咨询机构提供咨询,也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能让各方都满意的结论,几十亿投建资产陷入经营困境。2018年,为了盘活资产、重启片区发展,邯郸市政府委托万千咨询重新审视并规划这一项目。经过全方位的调研,我们提出了“港产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依托邯郸陆港与空港的核心资源,构建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并融合现代产业功能,定位于四省交界的开放门户枢纽。通过精准规划和产业引导,项目成功引进了招商蛇口和顺丰速运等头部企业,盘活了双港片区的资源,为邯郸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项目得到了邯郸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这些年国际陆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未来又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张志勇:从最初的概念提出至今,国际陆港已经从单纯的物流节点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平台。这一模式逐步完善并呈现出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与自贸区联动,强化了对外开放能力;二是与数字化物流技术结合,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三是更加注重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展望未来,国际陆港的发展将进一步走向智能化和绿色化。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建设智慧物流网络;以绿色理念为引导,发展可持续的多式联运体系。此外,国际陆港还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和全球供应链优化的重要引擎。

作为持续耕耘这一领域的开拓者,您对国内物流行业和政府有何建议?

张志勇:我想强调两点。第一,地方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要立足长远,注重科学规划,避免短期决策导致资源浪费;第二,内陆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海港口的联动,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引领,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们愿与业界同仁和地方政府携手,共同推动中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升级,为全球物流创新贡献“中国方案”。(魏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