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田园”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孙胜关注着每一株番茄的生长
“赵老哥,这个行道的西红柿比上次来的时候又大了,这个24G-61确实比其他的还要甜,接下来咱们棚里基本就不用再浇水了……”走进晋中市祁县西六支村,记者见到正在和农户沟通下一步工作的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孙胜教授。
西六支村位于晋中市祁县中部,是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帮扶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21年以来,园艺学院组织专家团队,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祁县西六支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示范项目,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指引,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五大方面推进项目实施。在高品质番茄、草莓、甜瓜、葡萄、樱桃、秋季露地蔬菜新品种引种与配套技术示范以及玉米—大豆套种技术、小麦有机旱作新模式示范等多方面,通过科技“绝活”助力,全力推动当地与周边乡村振兴的提档升级。
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大显身手,与其独特优势密不可分。作为山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孙胜承担着番茄新品种选育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在这里,他将自身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87个樱桃番茄新品种(品系)、109个大果番茄新品种(品系)、9个甜瓜新品种的试种筛选研究,同时良种与良法配套,集成了高垄覆膜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熊蜂授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目前,番茄已陆续成熟,2种樱桃番茄(24G-49/24G-61)以及2种大果番茄(S*33/S*84),丰产性与抗病性突出,果实品质优良,示范效果显著,深受合作社种植户与消费者青睐。
“一株普通的菜番茄大抵6穗封顶,每穗平均结果4个左右,而我们新培育的高品质番茄——‘双喜128’,抗病毒、丰产性好、口感佳,每穗结果5-6个,个个匀称,单位面积产量是‘普罗旺斯’番茄的1.5倍,这也意味着农户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将增收50%。其次,我们尽可能地在田间地头提高商品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损耗,从口感上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番茄的需求。此外,我们通过‘高校+产业引领项目+科技人才团队+龙头企业’的模式,有效推动合作社特优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合作社经济收入,从而总结西六支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新经验,通过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周边乡镇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能借鉴。”孙胜说。
从“做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孙胜及山西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将科技工作和田间地头真正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解民生、治学问,指导农户种植,开展技术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动力。也正是因为他们,带动农户成为更懂技术的“新农人”,让“强农兴农”从梦想照进现实,与广大农户共同书写着农业强国的美好画卷。(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