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首家农用地膜加工厂在平鲁区下水头乡投产
山西科技报朔州讯:(王真云 刘志伟)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挥项目联农益农效益,就近就地解决地膜采购难题,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致富,5月8日上午,朔州市首家农用地膜加工厂在平鲁区下水头乡投产。
在下水头乡另山村物流商贸园区内,朔州新农膜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完成建设、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正常,洁白优质的农用地膜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制卷、打包。
据下水头乡党委书记苏鹏飞介绍:针对本地农膜需求量大但依赖外购且价格较高的问题,下水头乡通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发现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资源、抱团发展的模式能有效破解“小农户分散经营难增收”的痛点。为此,下水头乡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变“单打独斗”为“乡村联动”。以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强村带弱村”模式,联合口子上、另山、下井、白养沟4个行政村成立地膜加工厂,通过整合各村土地、资金、劳动力资源,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成立朔州市首家农用地膜加工厂,形成“乡统筹、村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
该项目利用下水头乡物流商贸园区内闲置厂房,占地5000平方米,项目一期总投资220万元,建设4条地膜生产线。单日产量:4.5吨/24小时/台,平均纯利润700元/吨;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万元。从联农带农效益上来看,一方面可以通过吸纳就业增收。可至少解决15名劳动力固定就业,预计年均带动增收30000元/人。此外,需临时租用农户运输车辆发货送货。另一方面,农户也可通过带资入股、车辆运输等方式获得收益。第三方面,是内部保护价售卖。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待地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后,以协议保护价售卖的形式,保障农户地膜购买成本不受大幅影响。
下水头乡地膜加工厂项目,将“千万工程”中“生态优先、共建共享”理念与本地资源、市场深度融合,以市场化思维激活集体资源,以制度化设计保障农民权益,将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地膜加工厂的投产为下水头乡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优化了全乡的产业结构,也为平鲁区农业乡镇发展壮大“小而精”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