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三届“我眼中的未来世界”科普创作活动(2025)——文章作品选登

文章——星河为墨,绘我华夏新篇章——李奕晨

时间:2025-07-29 16:04    来源:山西科技报

清晨,我在楼下散步,突然在墙上发现了一扇闪着微光的门,门环是北斗七星的形状。当我的手触碰到门环时,周围的光影突然流动起来,像一条时光之河将我带往2149年的中国——我们伟大祖国二百年华诞时的模样。

我眼前不停地浮现中国各地的景象。长安街两侧的梧桐树都变成了会呼吸的光之树,树干里流淌着量子通信的光纤,树叶是可以净化空气的太阳能芯片。最让我震撼的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华夏星图",56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在这里汇聚,当孩子们手拉手围绕星图奔跑时,就会激活全息投影,展现出从甲骨文到量子计算机的文明演进史。

 

未来的学校建在云端。我们的课本是用嫦娥六号从月球带回的氦-3矿制成的电子纸,翻页时会飘出淡淡的金属香。课堂上,AI老师带我们穿越到宋朝,与沈括一起研究磁偏角;又能瞬间跳转到未来空间站,和宇航员一起做微重力实验。最神奇的是书法课,毛笔尖能释放出可控等离子体,写出的字会在空中持续发光三天。

    

我在杭州西湖边遇见了"数字园林"。这里的荷花是碳纳米管编织的,花蕊里藏着微型环境监测器;柳枝是柔性显示屏,随风摆动时展示着唐诗宋词。一位穿着汉服的机器人正在教孩子们用脑电波控制毛笔写字,她说这是用"天宫"空间站的技术改良的,为了让每个中国孩子都能写出最漂亮的方块字。

 

最难忘的是在贵州"天眼"基地看到的场景。新一代的“中国天眼”已经能捕捉到100光年外的文明信号,而更让我骄傲的是,控制中心的工程师们正在用这些数据编写宇宙版《诗经》。他们说,当人类终于遇见外星文明时,我们要用最美的中国诗歌做自我介绍。

临别时,我带走了一片会唱歌的梧桐叶。现在它躺在我的铅笔盒里,每当写作业累了,就会轻轻哼唱《我和我的祖国》。有时候叶子会投影出:在火星基地插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宇航员,在深海实验室培育超级水稻的科学家,还有在量子计算机前写诗的孩子们——他们眼中都跳动着同样的光芒,那是五千年文明传承不息的火种。

我睁开眼,眼前却早已没了刚才的景象,清晨的阳光射进窗户,我这才察觉刚才的一切都是梦境。一缕微风吹过,一片梧桐树叶缓缓落在窗台,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梧桐叶,我知道,我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片梧桐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或许在2149年的某个清晨,当建国百年的阳光洒满神州大地时,会有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年,站在我曾想象过的未来中国里,继续书写着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科技诗篇——用星河为墨,以大地为纸,让五千年文明的薪火,在量子计算机的运算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作品简介:这篇文章描绘了2149年祖国的模样:长安街有会呼吸的光之树,天安门广场的“华夏星图”藏着文明演进史,云端学校里课本带着月球矿石的香气,西湖边有数字园林和教写字的机器人,天眼还在编写宇宙版《诗经》。这些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满是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也藏着深深的爱国情。灵感源自北斗七星带来的穿越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