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示范区:以产聚才 以才促产 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共振同兴
山西科技报运城讯 产业是人才的基础,人才是产业的灵魂。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临猗示范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良性循环,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共振同兴。
聚焦“产业之需”,谋篇布局,人才领着产业走。临猗示范区紧盯产业主战场,突出人才引领,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整体谋划。将产业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载体,一体布局产业链、人才链,同步制定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实现产才精准融合。二是统筹实施。围绕以画宝刚烧鸡为龙头的肉食加工产业链、以国锋制粉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面食加工产业链、以康顺达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果品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细分实施人才工程,制定人才激励措施。三是凝聚合力。完善产才融合组织体系,鼓励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产业人才联盟,将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人才的技术优势整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产才协同发展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聚焦“产业之要”,搭台引路,人才陪着产业长。坚持政府搭台、产业筑基、人才唱戏,加速产才互融共进,实现“产因才而兴,才因产而立”。一是集聚人才带产业。围绕示范区上下游产业链,加快集聚高技术产业人才,为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支撑,为产才融合开辟广阔空间,让人才创新有路、成才有途、逐梦有果。二是靶向施策提活力。示范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院校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企业、基地转型升级。邀请大同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占魁一行来示范区顺丰、鑫晟、华恩等企业座谈调研,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指导申报博士创新工作站,协助姚海霞鹏翔农机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就麦草复播优质饲料品种筛选及配套种植技术进行申报;协助裴少增吴王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就中华鳖新品种培育研发、中华鳖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及流行病预警达成项目合作进行申报,省科协已授牌博士创新工作站。
聚焦“产业之基”,筑巢引凤,人才奔着产业来。坚持不拼重金拼服务,全力提升人才发展的硬环境、软实力。一是突出以产聚才。发挥优势产业虹吸效应,拓展上下游产业链聚集人才。如,山西省画宝刚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只烧鸡深加工项目投产后,产值将达到3.5亿元,年利税500万元,直接安排就业3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并能够有效联动周边地区养殖、兽药、饲料加工等产业共同发展。山西东睦磁电年产6万吨磁敏感材料项目落户临猗,标志着临猗县从上游原料生产到下游软磁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的形成,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6万吨磁敏感功能元器件、年产值18亿元的能力,可上缴税金6000余万元,提供1400余个就业岗位。二是突出贴心服务。山西东睦磁电有限公司坚持生产为大,特别对一线操作工人给出丰厚的工资待遇,同时公司每天提供免费班车用于员工上下班,还通过招聘引进了多名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是突出宣传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人才政策、工作经验,讲好示范区人才故事,以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营造示范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
责 编 ▍董忠礼 编 辑 ▍霍田田 内 容 来 源 ▍山西科技报 投 稿 热 线 ▍山西科技报运城频道 0359-266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