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司机”稳如“老司机”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无人自动驾驶正悄然重塑出行与物流运输场景。无人自动驾驶的乘坐体验究竟如何,怎样筑牢安全防线,其背后又蕴藏着哪些“黑科技”?6月16日,记者走进北京房山区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园区,探寻无人自动驾驶背后的科技密码。
在体验乘车点,由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驭势科技)打造的无人自动驾驶巴士、无人驾驶巡逻车、无人驾驶牵引车等整齐列阵,宛如一支整装待发的“智能军团”。
其中,一辆蓝黄相间的右舵无人驾驶巴士格外引人注目。从外观上看,这辆巴士与普通公交车并无差别,但当它平稳启动后,科技的魅力便展现得淋漓尽致。巴士缓缓驶出园区,以30km/h的速度在外部道路上匀速前行,转弯、变道、停车等动作一气呵成,宛如一位训练有素的“老司机”。行至路口,它能提前预判路况,精准地停在白色停车线外,静候绿灯亮起重新出发。
“无人驾驶巴士并非没有‘司机’,它的司机就是AI。”驭势科技董事长吴甘沙向记者介绍,该巴士搭载新一代自动驾驶配置,其中就包括最新的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融合L4级自动驾驶算法、多个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厘米级定位,哪怕暴雨倾盆或浓雾锁路,也能精准感知周遭环境。
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行驶,这款无人驾驶巴士每个座椅都配备了体感式安全带;在车窗边装有紧急制动按钮,遇到突发紧急情况,车内乘客可以手动停车。据了解,这款无人驾驶巴士已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机场、园区等高频人流场景投入使用,助力智慧出行。
作为一家专注自动驾驶的科技型企业,驭势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U-Drive®系统,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搭载其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物流、无人接驳、无人巡逻车等广泛用于民航机场、港口、企业厂区等场景,赋能传统行业革新。
其中,机场场景的应用尤为出色。在乌鲁木齐机场,驭势科技50台自动驾驶车辆截至今日已累计运行超26万公里,经受住了冬季零下20℃的极寒暴雪环境考验,实现了零故障运营,彰显了其强大性能。今年,驭势科技获得了来自我国西北某国际机场的65辆无人电动牵引车订单,这是全球航空业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辆商用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机场自动化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目前,驭势科技与20多家头部企业开展研发和商业化合作,在无人拖车物流、自主代客泊车、无人微循环小巴等多个场景中实现了商业化落地,服务全球6个国家/地区的上百家客户。截至今年5月,驭势科技累计无人驾驶里程已超580万公里。
“我们正将中国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推向世界。”吴甘沙说,在卡塔尔、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机场、厂区,驭势科技的无人巴士、牵引车、配送车及巡逻车等正有序作业,这些“中国智造”的移动身影,正为全球出行和物流行业注入变革动能。(记者 敖阳利)
编辑:王秋英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