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井下“硬核天团” 看这支班组如何凿刻安全与效益双标杆
淬火钢钎凿刻煤海诗篇,千米岩层浸透晨昏星畔。在时光镌刻的煤海长卷中,有这样一个班组,犹如一柄淬火的钢钎,在八百米地层深处凿刻着当代矿工的奋斗音符。当晨曦每一次穿透千米岩层斑驳的巷道,这26名地心舞者始终以敬畏之心丈量着大地褶皱深处的乌金。他们将“安全规程”锻造成盾牌,用“精细管理”熔铸成钥匙,在断层带与瓦斯群的交响中,演奏出全年安全生产的卓越乐章。这就是2024年度荣获“阳泉公司先进班组”的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综掘二队生产乙班。
以“安全规程”为盾,铸就地心安全防线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难度,我们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上社公司综掘二队生产乙班班长石计全坚定地说道。
2024年,在9215进、回风工作面巷道整修过程中,生产乙班面临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挑战。时至10月份,当起底至9215进风第八贯眼处时,顶板岩性变化增大,原有锚索支护预紧力不达标,导致施工安全面临严峻考验。生产乙班立即提议支设U形棚解决。但是,这一提议在队部内部引发了争议,部分队员担心U形棚的支设会增加施工时间和成本,影响整体进度。在安全责任和保供任务之间,该如何抉择?领头羊的站位与格局决定团队的走向。面对分歧,班长毫不犹豫坚决要求按照安全规程,严格执行U形棚支设措施,并强调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妥协。最终,队长采纳了生产乙班的建议,立即组织进行支护变更,顺利完成了支设U形棚的任务,确保了施工安全。
“安全是天,规程是盾。班组作为最终的执行者,必须不折不扣落实每一项安全措施。” 班前会上,石计全坚定地说道。一直以来,生产乙班始终秉承“安全是一,其他是零”理念,每天坚持总结前一天的工作,为下一个班打下了良好生产基础,形成了正规循环作业。
以“精细管理”为钥,解锁岩层效益金库
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深挖生产潜能、提升经济效益的核心引擎。生产乙班深知“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的行业真谛。在日常管理中,始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不断提升职工的节约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班长石计全说:“由于巷道环境复杂,有时会出现工具和材料摆放不规范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施工效率,造成材料浪费,还埋下了安全隐患,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个别职工会忽视这些细节,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众多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生产乙班建立了完善的班组绩效管理机制,确保每位职工和验收员都有明确的责任范围,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及时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
现在,职工们上下班时不再空手而行,遇到垃圾杂物会主动捡起并放入巷道的垃圾袋中。支护材料和工具分类井井有条,施工环境干净整洁,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物料堆放整齐,施工牌板悬挂整齐。通过这些努力,生产乙班在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成为了其他班组的标杆。今后他们将继续把精细化理念贯穿于班组管理全链条,通过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管控、精准化考核,实现安全管控与降本增效的双轮驱动,在千米巷道中蹚出一条集约化发展新路。
以“团队管理”为基,确保班组战力强劲
近几年,智能化采煤设备上线。年龄大的员工操作生疏,现场经验丰富,年龄小的员工理论强,但经验不足,因此班内爆发了“技术派”与“经验派”争执。
班长说:“在煤矿生产体系中,班组作为安全管控与生产组织的‘神经末梢’,团队协作直接决定了矿井运营质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生产乙班采用“技术结对”等方式,将新老员工编组,签订“共进承诺书”,开展“分析交流会”,在技术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火花。老工人手把手传授设备巡检“望闻问切”诀窍,年轻人则耐心解读设备运行参数曲线,双方共同梳理出最优工作方案。在150106系统巷调试掘锚一体机时,青年员工小王通过实操快速掌握了综掘机截割路径,老师傅赵喜军则根据煤层倾角提出支护加强方案,携手攻克了地质构造带开采难题。这种"1+1>2"的协同效应,使班组月度工效大大提升,创下单班进尺、产量新高。如今的生产乙班,安全帽上的矿灯既是传统经验的传承之火,更是智能开采的创新之光,他们用融合之力打造出新时代矿工团队的标杆样板。(吕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