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倒面的“一把好手”——燕龛公司程庄煤矿准备队队长苏冠忠

时间:2024-06-12 15:56    来源:山西科技报

人人都说煤矿苦,但他却以苦为荣;人人都说煤矿险,但他参加工作就一直奋战在井下生产第一线。寒来暑往,冬去春回,青春岁月换得两鬓斑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他凭着对矿山的无比热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在采煤战线上一干就是24年。他,就是程庄煤矿准备队队长苏冠忠。曾多次获得煤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

干一行、爱一行扎根矿山无怨无悔的他,现年45岁,黑黑的脸膛映衬出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矿山的传奇。1995年,20岁的他带着对矿山的好奇与憧憬,由两位老师傅带到井下工作面,成为程庄煤矿的一名煤矿工人。当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半机械半人力,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感受到了工作条件的艰苦。一个班下来,身子骨累得像散了架一样,回到家里,他闷闷不乐,对父亲说不想干了,这个工作太累了。父亲对他说:“孩子,一定要坚持住,可不能怕吃苦。我当年工作的时候,哪有什么机械化啊,采煤全凭的是手啊!再说你看你的两位师傅,他们不也是和你一样干活吗!”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理解父亲话语里的含义。

凭着他不服输的性格,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他以两位师傅为榜样,用他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默默地激励、鞭策着自己。工作中冲在最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终于成为采煤队的生产骨干。

2014年是煤矿举步维艰的一年,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总量规模不足,经营形势严峻,简单再生产难以维系,工人原本不高的工资还常期拖欠,职工情绪都很低落,很多人都离开了企业,到地方小井上班去了,可他却依然坚守在井下工作岗位上。他的一个朋友劝他说:“现在矿上都开不出工资了,你的采煤技技术这么好,何必窝在矿上呢?到哪个小井不比矿上开的多啊!别在矿上干了,赶紧走吧!”他虽然知道朋友是出于好心,可是却不领情,对朋友说:“两位师傅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工作刚干出了点样子,我不能辜负矿上和师傅们对我的教育;矿上的困难肯定是暂时的,我相信总有一天煤矿会渡过难关好起来的,再说,你只想着挣钱多,小家的安全有保障吗?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老婆、孩子怎么办?”。

他明白“安全是最大的福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这个道理。他常说:“井下工作与自然灾害做斗争,必须处处小心、步步谨慎,防事故如防敌人,啥时候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25年来,他时刻把“安全”二字铭记在心,在工作面采煤、打顶、架棚、移溜子、每一道工序都坚持按章操作、按标准作业,从而避免了图省力、图省事而违章作业,工作这么多年,从未发生过自伤和伤人事故。井下工作环境相对危险,意外事故难以预测。然而在危急关头,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工友。25年里,他多次参加事故抢险工作,从死神手中抢救出多名工友的生命。在对别人施救的时候,即使冒再大的危险,他的信念从未动摇。

在矿上,他是个人人称道的好干部,可是在孩子眼中,他却不是个称职的好爸爸。孩子学习生活,也需要他像别人的爸爸一样陪在身边,给予鼓励。可是当时单位由于老师傅少,工作量大,架棚、移溜等工作少不了他。于是他对孩子说:“你需要爸爸我知道,可是单位的事情更重要,许多叔叔都在等着爸爸,爸爸不能陪在你身边,但是,爸爸的心始终和你在一起”。

就是这样,执着的他从事热爱的采煤工作,以一个煤矿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书写着对矿山的无限深情,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干到退休前的那一天,都不会离开我热爱一生的采煤工作。”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高尚的品质,多么无私的境界!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十里矿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倾注在了千尺井下。平凡的工作是孕育伟大成果的土壤,伟大的业绩来自于平凡的工作。一滴水也能折射出七彩的阳光,一棵小草也能为大地装点绿装。他总是说,要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煤矿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相信在他无私奉献的鼓舞下,煤矿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