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农富民 筑梦新篇——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
山西科技报朔州讯 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有一个以“门神故里”闻名的乡镇——下水头乡。近年来,在乡党委书记苏鹏飞的带领下,下水头乡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四村联动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下水头乡是平鲁区农业大乡,下水头乡党委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针对本地农膜依赖外购、成本高企的发展痛点,下水头乡以系统思维整合资源要素,变“一村独大”为“四村联动”,探索出“强村带弱村、抱团促共富”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整合口子上、另山、下井、白养沟四村资源,利用物流商贸园区5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投资220万元建成4条全自动生产线,日产地膜达18吨,每吨实现纯利润700元,预计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万元。
这一项目不仅降低农户地膜采购成本30%,更通过“就业+创业+资产收益”模式实现多赢:可至少帮助1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农户可通过带资入股、车辆运输等方式获得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形成了“乡统筹、村参与、群众受益”的共富机制。
如今,下水头乡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生动实践,让闲置厂房变身“聚宝盆”,“小地膜”成了强村富民的“大产业”,为全市乃至全省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下水头经验”。
土地流转促增收,良田焕发产业新活力
在农业现代化征程中,下水头乡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实现连片种植8000亩(约5.33平方千米)的规模化经营,探索出“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产业分红拿股金”的增收路径。全乡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零散土地资源,与企业展开合作,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
在只泥泉村、上木角村等下水头乡下辖村落,土地大面积流转,同时吸纳附近村民成为产业工人。有村民感慨道:“我家通过流转土地,加上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
如今,下水头乡已形成“山上沙棘戴帽、山间杂粮缠腰、山下养殖增效”的生态农业格局。
科技赋能强保障,一键报警守护民生新温度
2024年,下水头乡在民生领域推出暖心举措,即为全乡脱贫户、监测户安装一键报警设备,构建智慧化民生服务网络。通过整合全乡脱贫户、监测户信息,建立了“需求响应—政策匹配—跟踪反馈”的闭环机制,实现了群众诉求10分钟响应、政策信息实时推送。
如今,下水头乡真正实现了“百姓需求第一时间知晓,政策红利第一时间送达”,一键报警设备成了村民的“安心符”。村民说道:“现在政策好,乡里给我们安了报警键,有啥需求乡里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别提多暖心了。而且,政策我们能及时知道,再也不怕错过好消息了。”
下水头乡的华丽转身,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期待这片热土持续擘画更加波澜壮阔的共富新篇!
编辑:杨燕
审核:王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