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队的电气检修“尖兵”——出席集团先进工作者燕龛公司王俊宏
在程庄煤矿15308综放工作面,总能看到一个背着工具包穿梭于设备间的挺拔身影。他是王俊宏,准备队的“90后”掘进电工,15年来,无论在旧街煤业,还是在燕龛公司,王俊宏始终坚持在“实干中学习、学习中创新”,一步步走来,从职场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井下作业,他以“干一行爱一行”的赤诚和“钻一行精一行”的执着,在井下一线书写着新时代矿工的奋斗篇章,晋能控股集团授予王俊宏“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扎根煤海 热爱钻研的“勤务兵”
初入煤矿时,第一次跟随师傅下井时,面对掘进工作面蜘蛛网般的电缆线路,连继电保护器的铭牌都认不全。“那时候连防爆开关都不敢碰,生怕摸错地方。”回忆起初到岗位的窘境,这个腼腆的小伙子至今仍会脸红。但在他的工具柜里,2本写满批注的笔记本见证了惊人的蜕变:从《煤矿电工基础》到《PLC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每页都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重要段落用红笔划出波浪线,空白处密密麻麻记着现场观察心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俊宏面对井下复杂的电气系统,深知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为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他白天跟随经验丰富的师傅下井作业,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认真观察师傅处理各种电气故障的方法和技巧;晚上则在宿舍里挑灯夜战,钻研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维修技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很快熟悉并掌握了各类井下电气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范。
随着程庄煤矿智能化改造的推进,大量新型设备被引入井下,这对电工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俊宏主动学习PLC编程、自动化控制等前沿技术,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这些新型设备,还能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故障,成为了煤矿电气领域的技术能手。2020年,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煤矿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三等奖;2023年,获得第四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山西选拔赛优胜奖。
严谨细致 筑牢防线的“技术控”
“没有真本事,没有高技术,就无法胜任工作,更揽不了瓷器活。”这是王俊宏的口头禅。如今煤炭行业的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大型设备作为矿井生产系统的心脏和大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电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王俊宏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对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2024年12月21日早班,他在检修时,相邻工作面因接线盒虚接产生电火花,险些引发事故。自此,他养成了“三查三对”工作习惯:查设备前核对断电闭锁状态,查线路时对照防爆标准,查完现场比对检修记录。
在他笔记本的首页,有用记号笔写的一句话:“失爆就是事故,隐患不容喘息。”这种近乎偏执的安全意识,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2025年2月3日夜班,在例行巡检时,王俊宏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一台高压开关的绝缘性能出现异常,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短路事故。他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组织人员对该设备进行抢修。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排除了故障,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正是凭借着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王俊宏及时发现并消除了多起潜在的安全隐患,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言传身教 攻坚克难的“急先锋”
“电工是矿井安全的神经外科医生”,王俊宏一直奉行着这句话。面对习惯性违章的“老把式”,这个平时温和的年轻人却异常较真。今年3月,他发现同事老李图省事未使用专用接地线,当场制止作业并上报跟班副队长。事后有人劝他“别得罪人”,他却红着眼圈说:“咱天天观看事故案例,就是让大家紧绷‘安全弦’,安全面前当不得‘老好人’。”
作为煤矿电气领域的技术骨干高级电工,王俊宏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知识传授给年轻电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在日常工作中,王俊宏总是耐心地解答年轻电工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掌握馈电开关的检修要领,他利用休息时间蹲守在机修车间,请教师傅们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一个星期过去,他能够精准判断开关接触不良、短路等常见故障,熟练进行触点清洁、更换损坏部件等维修操作,他的笔记本被工友们称为“电子病历本”。
当晨曦照亮矿山,这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又背着工具包走向井口。在他身后,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映照着传统煤矿向智慧矿山蜕变的轨迹。而王俊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煤矿井下电工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的矿工精神,既在百米井下流淌的汗水里,更在永不停歇的创新求索中。(姚晋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