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社公司:智能化升级跑出加速度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锚定“向科技要效益,以智能促安全”的目标,全力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从看不见的网络信号到摸得着的开采设备,从地面调度中心到井下作业现场,一场“数字+智能”的深度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公司以信息基建筑基,以高效监测固防,以智能掘进破局,以智能开采提质,全方位构建起智能化生产新体系,让传统矿山作业从“人力驱动”迈向“智慧赋能”。
信息基础驱动精细管控
在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闪烁的光点与线条交织成一张动态网络——这就是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仿佛矿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通过时空一张图,将井下巷道、设备位置等信息清晰呈现,“顺风耳”借助工业物联网,实时捕捉采煤机、运输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对海量数据快速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数据应用模型化、生产管理可视化、过程管控智能化及人、机、环的隐患故障危险源预测预防和应急联动处置迅速化。这套“隐形指挥官”,正用科技守护着矿山的每一刻安全。
一体化数据中心则像一座“超级数据仓库”。过去分散在灾害防治、地质勘探、生产管理等各个系统的数据,如今都被“收纳”到这个集中管理的“大仓库”里。通过技术升级,多台服务器组合成强大的存储矩阵,存信息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不管是监控设备数据,还是记录开采进度,这个“仓库”都能轻松应对,为矿山智能化运行提供充足的“信息粮草”。
而AI智能识别与分析系统堪称“火眼金睛”。摄像头24小时“盯梢”,采集到的画面经过AI技术处理,就像被“透视”了一样。系统掌握14种智能分析“绝活”,能同时“盯着”35路视频,安全帽没戴好、设备异常运转等问题都逃不过它的“眼睛”。一旦发现隐患,警报立刻响起,原本需要人工逐帧查看的海量视频,现在瞬间就能转化成精准的安全提醒,让隐患排查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高效监测织密防御矩阵
在井下,有一位不知疲倦的“气体侦察兵”——自然发火束管激光监测系统,默默守护着安全生产。“有了它,就像给矿井安了个‘电子鼻’!”监测员梁忠伟指着监控屏幕笑道。该系统通过智能技术,能同时完成气体采样、流量调节和成分分析,将井下工作面的气体“体检”得明明白白。抽气泵、校准设备支持远程操控,24小时紧盯气体浓度变化。一旦一氧化碳等指标出现异常,监控室的屏幕便会立即报警,同时自动生成分析报表。这套系统让煤矿自燃隐患无所遁形,为防范火灾赢得宝贵先机。
灾害综合防治系统的上线更像一个聪明的“安全管家”,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24小时收集瓦斯泄漏、透水、火灾等各种灾害的“情报”,针对不同灾害建立“专属分析模型”,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不仅能立刻判断风险地点、发出警报,还能根据灾害类型自动启动应急预案,从监测、预警到处理,全程高效衔接,让煤矿应对灾害更科学、更迅速。
多个智能系统协同作战,共同织起一张牢不可破的“安全网”。如今在矿山,设备运行状况就像被“实时直播”,哪里有故障、哪里能耗高,系统都能提前预警。比如空压机房,工作人员通过流程图就能查看设备状态,动动手指就能远程启停机器、分析能耗,配合监控视频,实现无人值守;电力监控系统像个“电力指挥官”,依托供电网络技术,让井下变电所的监测、控制更智能;主排水泵也装上了“智慧大脑”,既能实时监测数据,又能远程操控,多种模式灵活切换。
智能升级助力精准掘进
来到巷道深处,一套全新的掘进设备成为亮眼“主角”。EBZ200M - 2型掘锚机、智能控制系统和自移机尾组成“黄金搭档”,共同打造出高效作业“铁三角”。其中,掘锚机就像“大力士”,扛起截割重任;智能控制系统则是“最强大脑”,精准发号施令;自移机尾化身“运输能手”,三者配合默契,实现截割、支护、运输一条龙作业,为井下掘进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如今,掘进机操控也迎来“颠覆式”升级。以往工人要在井下近距离操作掘进机,既辛苦又有风险,现在有了远程智能遥控系统,一切大不相同。这套系统就像给掘进机装上了“自动驾驶”功能,它能按照提前规划好的路线,精准控制截割头,又快又准地完成截割任务。更让人安心的是,操作人员坐在地面控制中心,动动鼠标、按按按钮,就能远程指挥掘进机作业,安全系数直线上升。
在地面监控室,一块大屏幕正实时“直播”井下掘进实况。借助3D虚拟技术,系统搭建出和井下一模一样的“数字孪生”场景。设备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就像“千里眼”“顺风耳”,时刻收集设备的姿态、运行数据。掘进机截割到哪里、方向是否跑偏、离巷道两边还有多远,这些信息都能在三维模型上清晰呈现,就像把井下作业“搬到”了眼前,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远程调整,让掘进作业尽在掌握。
自动协同赋能高效开采
走进15104回采工作面,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成了这里的“最强大脑”。科技的力量正在重塑综采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采煤机沿着预设路径自动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随调整支护力度……“以前设备之间全靠人工协调,现在它们自己就能‘对话’。”现场技术员白晓荣感慨道。这套系统就像一个细心的“数据捕手”,实时监测着设备的运行状态,采煤机的截割深度、液压支架的压力变化、运输皮带的速度。有了它,工作人员不仅能随时查看历史数据、分析设备状况,还能提前发现故障隐患,一键启动或停止设备,让各环节设备默契配合,整个综采作业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值班员亢锋坐在地面监控中心,通过操控台就能远程控制采煤机的启停、液压支架升降、调节采煤机速度,精准操作每一台设备,就像拥有了“隔空操控”的超能力。这不仅让作业更方便,还减少了工人进入危险区域的次数,智能采煤向着“少人化、无人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未来,上社公司将继续深耕智能化建设,书写更多“智慧赋能”的精彩篇章。(梁凤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