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防“万一” “万千”准备防“变天”
近日,晋能控股集团常顺煤业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矿山气象灾害防范体系,提前计划部署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工作,扎实做好雨季“三防”、水害防治、雷电等气象灾害防范工作,有效解决因气象灾害引发的安全风险。
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依据公司实际情况和本地区气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与时间节点,细化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信息传递、防范措施执行等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气象灾害预警及应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筑牢安全生产坚实防线。拓宽信息渠道,与当地气象局、应急局建立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共享、靶向发布与接收高效沟通机制,实现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及时告警、规范处置,提升公司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水平
依托智能化监测设备与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为气象监测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叫应、回应、响应”工作机制,明确“叫应”方式、途径、内容。在接到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时,第一时间点对点“叫应”,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组织排查检查根据受灾害影响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范措施,及时“回应”相关情况。有威胁安全的重大险情时,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安全措施。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治
公司制定详细的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建立风险隐患台账,结合所处地理位置、井田范围、矿井布局、开采工艺及属地常见气象灾害类型,明确排查项目、标准、方法及责任人。绘制风险隐患点地图,详细标注坐标、类型、影响因素、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后果等信息。根据隐患风险,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明确排查、整改期限和责任人,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实现风险预警防范高效协同
明确各类气象灾害的预警阈值及等级划分,建立预警防范档案,详细记录降水、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时间分布台账,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源、隐患点变化情况。建立基于不同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明确在不同预警级别下,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采取的具体应急措施和行动步骤,包括停止作业、撤离人员、设备防护、加强监测等,确保在收到预警信息后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开展应急防范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气象灾害对矿山生产安全的威胁和影响。(郭文贤、王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