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绘就发展新画卷—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9月10日,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统计局专场),大同市统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大同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自2021 年 “十四五” 规划实施以来,大同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锚定“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文旅融合、城乡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
一、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十四五”以来,大同市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始终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 1600 亿元,达 1652.1 亿元,同比增长 7.4%,为“十四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全市GDP实现3.5%的增长,总量达到1790.9亿元,净增加138.8亿元;2023 年经济回升势头明显,GDP增长5.1%,总量突破1800亿元,达到1824.6亿元,净增加33.7亿元;2024 年在多重压力下,全市经济稳住增长态势,GDP增长2.5%,完成1802.5亿元。截止2025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830亿元,同比增长1.9%。“十四五”前四年,全市GDP年均增长4.6%,经济总量较“十三五”末增加424.5亿元,发展韧性与活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人均GDP 也稳步提升,2024 年达到 5.88 万元,按平均汇率换算为 8259 美元,比“十三五”末增加1.46万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长5.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十三五”末的9.1万元/人提升至2024年的12.7万元/人,年均增长6.2%。财政收支规模也在持续扩大,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8.1 亿元,比 “十三五” 末增加53.1亿元,增长39.3%,“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2021年为373.2亿元,2024年增至477.4亿元,年均增长5.3%。且民生支出占比一直维持在80% 以上。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十四五” 初,大同市三次产业结构为 6.2:39.9:54.0,2024 年优化调整为 6.7:33.9:59.5,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农业方面,大同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4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194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 119.9 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28.5亿元,年均增长5.7%;当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30.8 万吨;设施蔬菜快速发展,蔬菜产量89.4万吨;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总产量16.9万吨,禽蛋产量7.5万吨,奶产量39.3万吨。
工业领域,煤炭产业加快绿色转型,2024 年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 85%,清洁能源产业也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较 “十三五” 末大幅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 54%。服务业也日益繁荣,2024 年服务业增加值为 1072.1 亿元,较 “十三五” 末增加 266.5 亿元,年均增长 6.8%。
三、新动能加速成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十四五”以来,大同市新兴产业茁壮成长,2024 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达到 11.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 25.3 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2.7%。
数字经济同样崛起迅速,2024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完成 66.1 亿元,同比增长 10.0%,占GDP的比重达到3.7%。截至2024年底,算力产业累计完成产业投资投资超600 亿元,投运服务器 68 万台。科技创新能力也在稳步提升,2024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 122 家,较 “十三五” 末增加 47 家。
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内外贸易持续活跃
“十四五” 以来,大同市文旅产业发展迅猛,2024 年全市 A 级旅游景区达 35 家,6 家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 1718.7 万人次,门票收入 6.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7.8%、35.3%,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 613.5 亿元。
消费与对外贸易方面,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787.7 亿元,较 “十三五” 末增长 132.3 亿元,海关进出口总额达 45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9291 万美元,较 “十三五” 末增长 88.6%,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 4.8 亿元,同比增长132%。
五、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功能显著提升
大同市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及城市道路建设,2024 年中心城区面积 1106.4 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390.5平方公里。 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市集中供热率99.8%、天然气气化率 98.9%、污水处理率9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2024 年公路总里程达 12776 公里,集大原高铁建成通车,云冈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 116.95 万人次。邮政快递与电信业务也保持快速发展,全市 5G 网络已实现全面覆盖。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24 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 314 天,优良天数比例 85.8%,连续五年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 100%。
同时,城市绿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十四五” 前四年累计造林 148.1 万亩,2024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 44.6%,建成区绿地率 41.2%,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
七、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就业形势始终保持稳定,2024 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5.27 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 119.75%,“十四五” 前四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 21.2 万人。居民收入也稳步增长,2024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42904 元、16328 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此外,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以及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获得全面发展,为民众营造了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展望未来,大同市将以“能源之城、文化之城、算力之城” 建设为引领,在“十五五”期间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续写“能源强市、文化兴市、算力立市”的崭新篇章。(王秋英)
编辑:乔晓慧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