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岗煤电公司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2-26 11:42    来源:山西科技报

谁抓住了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赋能和创新加持,回看过去一年,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轩岗煤电公司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以前所未有之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血脉”。

辨明大势,向科技创新要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轩岗煤电公司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响亮地提出了“抓实抓好科技创新,全面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目标,制定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矿井智能化建设、鼓励职工改革创新五项科技创新工作举措,从资金投入、主攻目标、着力重点、依靠力量等层面确定了科技创新的推进计划与具体行动方案。

一年来,公司全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在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上着力,进行关键技术和工艺攻关;注重科研经费的优化配置,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攻克煤矿安全生产、核心工艺技术,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全员创新创造的氛围,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创新的“量增”推动企业发展的“质变”,全年瓦斯治理、奥灰水防治、智能化工作面、综采技术提升等9个科研项目高水平推进,科技“智造”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把准走势,向科技创新要效能

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矿、刘家梁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较大,特别是部分煤层瓦斯压力达0.55-0.64MPa,面对高难度的矿井瓦斯抽采条件,轩岗煤电持续提升科技治灾能力,坚持“只有打不到位的钻孔,没有治不了的瓦斯”的治理信念强化瓦斯治理,优化矿井“一矿一策”、“一面一策”设计,公司在各矿井推广使用ZDY6500LP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及配套铣削式宽翼片螺旋钻杆,克服了“三软”煤层钻孔易塌孔的难题,提高了瓦斯抽放钻孔成孔率、施工效率和钻孔抽采率;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积极探讨水力造穴、机械造穴增透技术应用以及下筛管和“两堵一注”封孔技术,井下瓦斯抽采效果明显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高井下生产效能,公司瞄准井下采掘工作面,着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提升掘进装备水平,优化巷道支护工艺,积极实施小煤柱开采技术,有效提升采区回采率和矿井回采效益,今年矿井平均回采率普遍提升,科技创新有力为发展加能“续航”。

为了改变以往的炮掘工艺,轩岗煤电公司从徐工集团采购了18台260L型和200R型悬臂式掘进机用于岩巷掘进,在同等工况条件下,掘进效率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

推进综采工作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等不可控因素,有的矿井工作面碰到了全岩段,导致采煤机无法正常推进。由于公司传统的浅孔爆破循环次数较多,打眼时间长,使得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上升。经过多方论证,公司成功采用了深孔预裂松动爆破技术,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走进同基煤业回采工作面,末采采用了“高强聚酯纤维网+喂钢丝绳”的先进工艺,用更加安全、高效的聚酯纤维柔性网代替传统金属网进行护顶作业,避免了作业人员频繁运网和进入煤壁侧联网作业,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支护成本。

“两次末采共使用柔性网4426平方米,节约成本66880元,成本降低约12%。这项技术从试点到娴熟应用,为其它矿井护顶作业提供了更好的经验借鉴。”同基煤业负责人说道。

激发优势,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煤矿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平台和技术积累,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群策群力,更离不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

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年初开始,轩岗煤电公司就搭建技术平台,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持续开展煤矿各系统技术大交流,让各个矿井的技术骨干坐在一起共同钻研探讨先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成效,深挖技术潜力,不断为干部职工“充电蓄能”,再从公司层面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地推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技术创新从理论积累迈向实践应用。

王福西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轩岗煤电公司众多职工创新工作室中的先进典型。2023年,工作室5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员6篇论文在省内外刊物发表。工作室的“电液动鄂式闸门”获得山西省能源行业五小创新大赛三等奖,“煤矿轨道用地滚”和“弹簧式扳道器获得”山西省能源行业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瓦斯钻孔综合除渣器”“皮带输送机可变向变坡点装置”“皮带机防跑偏调心托辊组”三项成果获得山西省能源行业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

技术火炬已经高擎,创新前景无限广阔。如今,轩岗煤电公司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