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破“四风”桎梏 作风建设绘“实干”新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出台以来,就如明镜高悬,时刻映照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成为推动党风政风转变的关键力量。但“四风”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根除,其顽固性与反复性犹如潜藏的暗礁,时刻威胁着作风建设的航船平稳前行,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以制度闭环破解顽疾,筑牢作风建设“防护网”。深化作风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构建“预防-管控-整改-完善”的全链条闭环体系。要聚焦“隐形变异”问题细化制度条款,针对“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私车公养”等新形式,明确界定违纪边界,出台可量化、可核查的认定标准,避免“模糊地带”成为作风漏洞。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建立“一把手”抓制度落实责任制,对制度执行不力、搞“变通”“打折扣”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问责”,既追究直接责任人,也倒查领导责任,让制度从纸上条文变为“带电高压线”。要推动制度建设与基层实际深度融合,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出台自选动作,通过“共性制度+个性举措”的模式,让作风建设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以文化浸润涵养新风,培育作风建设“软实力”。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思想问题、文化问题。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需从文化层面发力,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形成“以廉为荣、以俭为美”的文化氛围。要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党员干部培训体系,通过“廉政党课+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的模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四风”危害。要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利用社区宣传栏、公交站台、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宣传光盘行动、文明办事等新风尚。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将克己奉公、慎独慎微等思想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以长效评估巩固成效,建立作风建设“度量衡”。作风建设不能“一阵风”,需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确保成效持久。要构建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干部无任用调研、年度综合考核、日常考察了解等,从制度执行度、问题查处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设置量化指标,准确掌握作风表现。要将作风建设成效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挂钩,对作风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评先、晋升提拔中优先考虑,对作风问题频发、整改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深化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人人抓作风、事事讲作风”的良好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唯有以制度为基、以文化为魂、以评估为尺,才能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跨越,从“一时之变”向“长久之治”转变,不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杜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