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闹出“精气神” 文化传承“有故事”——从河津市社火火爆“出圈”看社火蕴藏的文化力量

时间:2024-03-06 08:36    来源:山西科技报

社火闹出“精气神” 文化传承“有故事”

——从河津市社火火爆“出圈”看社火蕴藏的文化力量

山西科技报运城讯 “世界社火看中国,中国社火看山西,山西社火看河津。”“河津热闹中国第一,阵容强大,气势磅礴,百看不厌!”“河津的社火堪称‘春晚’盛宴”……甲辰龙年正月十五后,打开手机短视频平台,民众对河津市元宵节社火表演的高度好评毫不掩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已过,而从闹社火中激发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在久久持续激荡。

社火文化 传承精神力量

河津位于山西的西南端,西临黄河与陕西相望,北靠吕梁,南有汾河,是禹凿龙门、鱼跃龙门故事的发生地,历史悠久,文脉绵亘,经济活跃,曾位列全国百强县市。河津民众自古就有闹社火的传统和爱好,俗称“闹故事”,以一场重要的大型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盛大聚会“讲故事”的形式教化于民,节目有锣鼓、花车、秧歌、花鼓、高跷、抬阁、旱船、情景舞蹈、舞龙、舞狮、焰火、干板腔等,通常在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由各乡镇(街道)分别进城表演。

河津扎根中原腹地,却藏不住鲤鱼跃进的风骨铮铮,“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在社火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闹社火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不闹社火似乎年也没劲”“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似乎是大多数河津人的一份“傻”和执着。社火是年俗、是传承、是年味。河津人用社火感恩过去一年的成就,开启新春的美好祝福,也常常为闹社火表演谁家排先后、谁家节目更优而相互竞争。20年来,河津的社火已经改为每年两个乡镇集中进城展演,一来不让各家在社火上分高下,二来能集中力量展演每个乡镇的特色。

河津的社火星火传承,好比河津人民压抑不住的龙的传人的奔腾呼啸、威武霸气的气魄,年年演、年年新、年年群众爱看。今年的社火参演上万人,现场观看超十万人,各类平台直播观看量达六百万人次,群众的好评与社火提振信心的无形力量,均为历年之最。

上下同心 共享“文化盛宴”

河津社火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定位准确、组织到位、策划到位、协调到位、服务到位、节目深度到位,同时将社火节目一一串联成一条清晰的红色故事、励志故事、奋斗故事脉络,传承与弘扬一脉,历史共现代同彩,喜庆与缅怀共存,热闹与感动同在,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这是河津今年社火成功举办的核心原因。通过举办此次社火,一场豪迈奋进的正月之火,激发了河津人民以及通过直播观看社火的民众爱国家、爱家乡热情,进一步激励河津人民回百强的步伐更加坚实。

组织到位。我市将今年的春节文化活动确定为“鱼跃龙门 幸福河津”主题系列活动,定位为“群众演、群众看、群众欢乐过大年”,包括元宵节社火进城表演、转花灯展演、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河津市龙门村“村晚”、综合及戏曲共五台春节文艺晚会、十多天戏剧展演、各大景区社火展演以及分散在多乡镇、多村庄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社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用喜气洋洋的欢歌热舞、震撼人心的舞龙舞狮及各类节目抖擞龙门儿女奋发图强精神,让四十万河津人民乃至千万网民享受大年的饕餮“文化盛宴”。

协调到位。社火是河津的地域血脉,群众的精神家园。今年正月十五这天,我市的清涧、赵家庄两个街道的22支民间社火队伍上万名群众进行表演。节目展演长达6小时,绵延街道10多里路,组织协调的难度很大。市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设置4个表演点,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安保服务,现场增加通讯信号,周边设置了上百个美食摊点,11支队伍在10个点提供热水、歇脚等服务,配备了医疗服务队,增设了停车场、临时公厕。演出现场引导上,让每一个节目紧密衔接、有序演出,确保节目文明演绎、群众文明观看,在社火结束后,环卫工人两小时内将现场清理干净,展现了“省级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

党旗领航 赓续地域血脉

社火高度融合红色教育。多年来,河津社火节目始终将党的建设、爱国爱党意识高高置于社火的主题。赵家庄街道是革命老区,今年该街道近千人参演的赵家庄村和史恩庄村节目《领航》,由党徽、党旗、国旗、河津标识四个方队展现,红旗猎猎,党的红船巨轮巍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牌中,演员们传递巨幅党旗。尤其是北辛兴村的情景剧《星星之火》以歌剧、舞蹈形式,把红色教育融入社火,将河津地下县委旧址等多个场景模型、当今的赵家庄街道党建阵地造型,分别设置在两辆巨型花车舞台上,让故去的河津先烈与当代共产党人“隔空对话”,故人看今日之盛世,今人知故人之牺牲。

“现在你们能吃上白面馍吗?”“能,都能,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吃得好。”“我多想看看,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胜利了,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让我们向您,向所有革命前辈和先烈们致敬……”台上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台下是300人的三兴村秧歌腰鼓《河汾欢歌》队伍,随后是500人的义唐村、史惠庄村《胜利锣鼓》队伍,铿锵的节奏、豪迈的身姿、载歌载舞的盛大场面,深度还原了1947年4月河津人民欢庆河津解放以及改革开放后勠力建设家乡的情形,将社火表演一次次推向高潮。节目立意深远,感染力强,在社火中向千万民众传递了赓续红色基因、忠心向党爱国的民族情怀,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与无数群众观看后当场热泪盈眶。多组节目形成一个主题,彰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从浴血奋斗到逐梦前行的豪情壮志。市民王洁美观后深情地说:“我们不会忘记先烈们的流血牺牲,要珍惜现在,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社火深度传承历史文化。“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是有关河津的古诗名句。社火节目巧妙构思,新颖宏大,将发生在本地的历史文化典故传承于社火中。清涧街道紧靠黄河,由四届全国党代表原贵生带领的黄河岸边的龙门村制作的《禹凿龙门》、《鱼跃龙门》两辆彩车,以高台上高昂龙首、盘龙华表等展现石凿山开、龙门横出等典故,激励人们逆流前进、奋发向上。500人组成的清涧中心村《禹王锣鼓》,演员身着古装,用排山倒海的鼓点演绎大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治水精神。《鲤鱼跳龙门》节目中,龙门村、清涧中心村、何家庄村的200名小朋友扮演的小鲤鱼和120条飘带龙的生动演绎,形象展示出群鲤竞跃、跳跃龙门、化身为龙的生动画面。西庄村300人组成的《黄河号子一声吼》舞蹈表演,意在表现大河子民勇毅彪悍、百折不挠的个性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清涧是“古聚德田”和“相敬如宾”典故的发生地。清涧中心村《相敬如宾》节目,由92对184名金婚、银婚、新婚的真实“夫妻档”走上街头表演,演绎出自当地的典故。一曲《传奇》展现了年轻人的浪漫邂逅,一曲《知心爱人》传递出中年人的款款温情,一曲《爷爷奶奶和我们》勾勒出老年人的快乐相守,在社火中传承家和国兴、谦敬礼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体现了从大禹治水、鱼跃龙门到人们吼着黄河号子的顽强不屈以及“相敬如宾”的主题思想,富有教育意义。

振奋精神 凝聚民众人心

社火加速汇聚向上力量。河津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县级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35”产业矩阵起势成形,2023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提前两年实现“产值过千亿”目标,在全省排名由第六上升至第四,工业产业的力量在社火中得到宣传。清涧街道是河津市的工业重镇,社区节目《奋斗者》从铿锵龙门产业旺、时代号子响彻天、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三个部分,以300名产业工人抡起重锤等场面,展现产业工人奋进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勾勒出兴旺发达、产业振兴的河津工业“百景图”。

社火激发民众燃烧斗志。赵家庄街道邵庄村《青春万岁》情景剧表演中,花车上的巨型拖拉机、广袤的麦田等模型展示了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战天斗地的场景,200名身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服装的青年倾情演绎改革春潮汹涌澎湃的春天故事。你看,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中,男青年潇洒浪漫地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女青年头戴花朵、手摇红绸或者风车坐在后车座上,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歌颂40余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这些参演人员大多是当地青年,有的叫上自己的对象一起参演,还有回乡过年的大学生也参与了演出。青年们参演后都是既感动又兴奋,演员薛孟达感慨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节目出乎意外反响超好,让人意外的还有,经过多天的排练,有几对青年进入了“恋爱期”。

社火巧妙融入民生情怀。赵家庄街道官庄村、伏伯村、赵家庄中心校近1000人联合演出的歌舞情景剧《锦绣河津》,将我市这两年实行了城乡公交全免费这一实事搬上社火舞台,通过市民坐着免费公交去上班、看爸妈、去上学三个场景的转换,全面展示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真实画面。现场除了公交车、欢乐的人群外,还有主题鲜明、制作精美的大型花车,上面陈列着中国空间站、国产大飞机C919、神州飞船等国之重器模型,将节目升华至歌颂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身着节日盛装的演员们踏着新春的脚步,舞动着对春天和中国式现代化河津篇章的无限憧憬……

守正创新 乡村文旅共兴

社火创新发展科技十足。僧楼镇李家堡村的转花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该村转花灯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还参展了全国灯会。在正月十三的转花灯展演中,该村下至7岁孩童,上至80岁老翁,800余名村民参与表演,1000余盏转灯、50条旱船花灯等展现的“纸包火”艺术,表达了人们鱼跃龙门的美好愿景。风火流星灯盏创新发展,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用自制的铁笼装以木炭上下翻转,给人流星四溅、福星满满的感受。宏达集团的《打铁花》增加了转轮表演,璀璨夺目、震人心弦。由下化乡展演的1000架无人机在夜空中呈现了3D科技光影大秀,以天为幕,以文化为魂,展现出大禹治水、司马迁《史记》、卜子夏《西河设教》、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等河津历史人物的宝贵精神财富,“争百强 建新功”等高空字幕再次激发河津人民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共同书写美丽河津建设新篇章。

社火推进乡村和美振兴。社火表演的主体是乡村,主演是农民,激发的内生动力、文化软实力惠及乡村和美振兴。此次参演的樊家庄村锣鼓源远流长,上过央视《星光大道》,方圆百里的集市、庆典都有他们的身影,锣鼓产业成为靓丽名片。张家庄村的“高台花鼓”具有上百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如今依旧活力满满。杜家沟村的抬阁技艺、范家庄村的舞龙、高家湾村锣鼓、东庄村锣鼓等表演,都大显身手、发扬光大,展现了党建引领、乡村和美的精神风貌。由北里村、南里村400余名武术爱好者带来的《武狮闹春》节目,舞狮和武术融合,展示了“武术之乡”热爱武术的传统文化魅力。无疑,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载体,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点缀了乡村的幸福生活,成为乡村振兴中文化产业兴盛的“助燃剂”。社火助力旅游业态升温。河津的社火在市区、在企业、在景区、在家园,人们认为一场春节庆典足以带来一年的好运。社火带来了人流,带来了人气。在国家4A级景区黄河大梯子崖,为了让远近游客体验“登天梯、跃龙门”,景区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布置了多项节目,锣鼓敲起来,金龙舞起来,舞龙舞狮以及“龙登顶”“高空走扁带”等节目吸引了大量游客,人流量比去年同期上升50%左右。3A级景区古今天下春节期间推出红色实景剧《磁窑女人》,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锣鼓喧天庆盛世,忙趁东风步锦程。社火不只是一年的社火,社火是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人们的精神体现。闹社火集聚的澎湃动能、向上向强的精神力量,将持续激励着河津人民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编  ▍董忠礼

          对  ▍牛慧霞

          辑  ▍霍田田  闫胜

 容 来 源  ▍山西科技报

 稿 热 线  ▍山西科技报运城频道   0359-266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