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标注基地引领作用 带动算力之城加速建设

时间:2025-08-18 09:00    来源:大同日报

在大同市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的一栋大楼里,藏着300多位神秘的“AI饲养员”。正是他们精准标注的一张张3D图形或2D图片、一个个视频,变成AI能“读懂”的编码,为无人驾驶等诸多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关键“养分”……

这里就是大同市数据标注产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去年,大同景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入驻,这也是该公司在大同开辟的“第二战场”。靠着这份给AI“喂数据”的精细活,景烁科技在2024年就创造出了3000万元的产值。“下一步,我们将加力招聘,力争带动就业1000人,今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该公司人事专员赵存婷信心满满。

近年来,大同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1+6+N”总体部署,以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促进数据流通为目标牵引,以产教融合及职业院校为人才供给,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数据标注产业新生态。

全市数据标注规模达1536TB,已形成文旅、能源、文物、交通等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361个,赋能多场景18个模型研发训练,数据呼叫标注相关企业67家,累计带动就业近3万人,带动数据标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7.9亿元……

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了全市上下全力构建产业生态、深化产教融合、深耕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的决心与成效。

“我们搭建了‘云上园区’——大同市数据标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这也是全国首个‘数据标注云园区’平台。”大同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言语中难掩自豪。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对接海天瑞声、京东众智等头部企业,集成4家企业的核心标注模块,正式上线运营后将实现日均处理数据标注任务10万+,标注准确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政策+创新”双向发力,营商环境得到精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逐步构建

好产业离不开 “阳光雨露”。大同市接连推出《大同市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大同市关于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就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礼包”,座席、场地、要素、人才等方面真金白银投入,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创新建设的大同市数据标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请来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这样的“智囊”,整合了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全流程治理环节,实现智能化标注与管理。

“今年上半年,‘生力军’不断,”大同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盘点着战果,“我们新增了如祺数据、集智数据等6家数据标注企业,孵化了临然数据、智坤数科等10家数据标注企业,新增了1000多个标注岗位。”6月11日,如祺数据大同基地正式启用,正积极打造规模超500人的专业团队,成为大同数据标注“大家族”的新锐力量。 

“产业+教育”双轮驱动,重点项目跑出发展“加速度”,标注产业成为就业“蓄水池”

大同市加大对数据标注企业的招培力度,目前市域内建成11大数据职场,10个县区同步实现职场全覆盖,汇聚上海润迅、京东集团等63家数据企业,累计带动就业近3万人。

大同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26年,大同市预计将实现“三个跨越”,即产业集群规模突破70家、行业人才储备达3.5万人、产值超10亿元,建设成为京津冀数据要素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大同市不仅建成了全国首所数据科技职业学院,更联动山西大同大学等11所学校和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出岗位,学校定向培”,让求职者“上学即上岗”,形成“一站式”的产教融合就业模式。

“今年,我们预计培养上千名数据标注工程师,将为他们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为落地的数据标注企业输入‘新鲜血液’。积极构建‘产业龙头+产教融合+订单制输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副董事长王平说。

在数字技术的魔力下,连云冈石窟的千年古佛也焕发了新光彩。今年3月,“云冈石窟文物数据资源赋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入选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成为我市推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数字化让古老的石窟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既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能促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开辟新路径。”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感慨道。

“特色+应用”双翼齐飞,全力构建高质量数据集,高效赋能优势产业发展

结合大同市产业特色,重点围绕文旅、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深度挖掘行业数据资源,建成361个行业数据集,数据总量达1.5P,在标注生产能力提升、数据标注应用落地、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赋能能源转型,与山西晋云互联科技公司联动,汇聚形成相关数据集248个,赋能煤矿安全生产;助力文旅腾飞,利用云冈石窟“数据要素”资源,形成图片数据集354万张等,为考古研究、文物监测等多领域提供数据支撑;助推智慧交通,联合文远知行,打造自动驾驶高质量数据集,为智慧交通建设注入更大动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各行业数据‘富矿’,让数据真正赋能产业、惠及民生。”大同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键盘敲击此起彼伏的标注职场、紧张备战开学的数据科技学院……从“能源之城”到“算力之城”,大同市以标注之笔绘制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数字化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下一步,大同市将继续开足马力,在擦亮就业名牌、叫响算力品牌的同时夯实发展底牌,重点打造大同市数据产业园、云州区数据产业园和AI数据产业基地,持续围绕能源、文旅等12个领域打造应用场景和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数据标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升级,不断做大标注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AI人工智能训练场等下游延伸。(记者 郑苗苗)

编辑:王秋英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