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产业、民生齐发力!大同云州区 “十四五” 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州区专场)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10 月 22 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十四五” 以来云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系列成效,并就相关情况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十四五” 期间,云州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全市 “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全面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主动抢抓各类发展机遇,在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十四五” 期间,云州区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为核心,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向好。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较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 1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94.5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 85.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7.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44.52%。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两大优势赛道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云州区锚定“农业”“文旅” 两大赛道,推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协同发力,特色产业聚链成群效应逐步显现。
在农业领域,云州区一方面狠抓粮食安全: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县试点,“十四五” 期间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 18.32 万亩;推广粮食作物 “全膜双垄沟播 + 膜下滴灌 + 水肥一体化” 技术 10 万亩、无膜浅埋滴灌技术 5 万亩,实施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10 万亩;同时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探索农业生产托管 2.07 万亩,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另一方面,云州区将黄花产业作为重点抓手,优选58 个承包主体,推广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2024 年鲜菜总产量达 12.9 万吨,同比增长 2.4%;通过统一用工标准与成本管控,将黄花综合采摘成本降至 1.3 元 / 斤左右,带动脱贫户分红增长 15%;举办黄花丰收系列活动,引进5 个产业综合体项目,全区黄花品牌达 30 个,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 25 亿元,获批 2025 年特优农业品牌强县项目及大同黄花省级专业镇,在“小黄花做成大产业”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同时,云州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擎,新建9 个种鸡场及饲料厂、10 个肉鸡基地,新增肉鸡出栏 2000 万羽,新建 8 家蛋鸡场,蛋鸡饲养量增至 500 万只,成功申报肉蛋鸡市级专业镇;推动大象年 1 亿只肉鸡屠宰加工、百胜中国供应链园区等 15 个新建项目开工;引进 17 个专业化市场主体,建成 1 万亩钢结构大棚,发展番茄、樱桃等多元化种植,打造高端设施农业项目并对接全国大市场。
在文旅领域,云州区加速业态焕新:持续完善火山群景区基础设施,开展地热勘探,完成昊天山绿化修复、特色游步道改造,推动狼窝山火山博物馆试运营,启动低空飞行体验项目,成功举办“忘忧之夜” 晚会、流行音乐节、2025 年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开幕式等系列活动;围绕桑干河 “串珠成链” 目标,推进生态修复与服务设施建设,助力桑干河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优化忘忧大道沿线景观,实现 “忘忧小镇” 开园运营,黄花生物科技研学展厅成为全市研学亮点;高标准建设于家寨村乡村旅游度假区,打通册田水库 “水上运动” 通道,实现南北两岸游船通航;此外,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遗址 28 处,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 “2024 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统筹城乡建设补齐发展短板
乡村建设方面,以“千万工程” 为引领,重点加强人口集聚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忘忧大道沿线 3 个精品示范村,提升西坪至册田水库23公里文旅线路32个村基础设施。一体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污,实现4 个乡镇 27 个村接入市区供排水管网;巩固 “垃圾清零” 成果,健全 “垃圾不落地” 机制与环卫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所有乡镇配备垃圾转运压缩车,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城市更新方面,分片区推进更新行动:西南片区棚户区竣工分房386 套,西北片区项目稳步推进,集贸市场启动公开出租,东南片区永业市场改建启动征迁,体育公园南区完工开放;启动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全面更新老旧小区供热供气管道;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市政小微工程修缮,新建一批口袋公园、绿化景观、便民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强化民生保障增进群众福祉
在巩固脱贫成果上,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扶持、兜底保障等方式助力群众增收。全区脱贫户人均收入达1.76 万元,增速 13%;监测户人均收入 14507 元,增速 13.9%,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就业保障方面,围绕黄花、肉蛋鸡、设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链布局就业岗位,将用工需求纳入招商引资评估体系带动示范区22 个肉鸡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吸纳本地劳动力 416 人,71 个设施农业项目带动就业 1542 人次;深化就业服务,与经开区联动开展 48 场专场招聘会,促成 4670 人达成就业意向;推动零工市场高效运转,服务 1.52 万人次,实现就业 1.33 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 1.48 万人。
教育领域,推进“幼小初高” 一体衔接改革,与 5 所市直属幼儿园结对共建;推动小学 “五育” 并举,开展 136 场校园特色体育联赛;强化高中集团化办学,深化区一中与海亮教育集团合作,落地 16 个创新项目,高考本科达线率达 81.8%;改造 28 所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养老与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快“1+4” 养老体系建设,启动 “一老一小” 服务综合体项目,建成 33 家 “颐养之家”、28 个日间照料中心。医疗方面,推进“名医工作站” 建设与专家诊疗,加快医共体等 3 个基建项目进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成 39 家医保服务站;开展 “一对一” 结对帮扶,建立低收入人群信息库,年服务超 1000 人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 年,全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 320 天,同比增加 15 天,优良天数比例 87.67%;御河利仁皂、册田水库出口两个国考断面水质均达地表水 Ⅲ 类标准;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容工程完工运营,完成 52 个村的农村污水治理;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完工,坊城河、西坪河实现复流,涵养沿河生态 50 多公里;完成 6 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国土绿化,现有林地 89.35 万亩,森林覆盖率 24.58%。
下一步,云州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全市“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聚焦 “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文旅样板区、幸福宜居典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五区建设”,持续深耕农业、文旅两大赛道,以实干担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州实践新篇章。(王秋英)
编辑:乔晓慧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