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对等 法治先行 生命至上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以权责清单推动安全监管体系升级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以权责清单划清监管边界,用法治思维规范履职行为,靠生命至上筑牢安全防线。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紧扣《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立法精神,创新推行《现场安全监管人员12项权利及义务》制度,推动矿井安全监管从经验驱动向制度驱动、从单点防控向体系治理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权责清晰、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现代化安全治理新格局。
清单明责:筑牢依法监管制度基础
“过去面对‘三违’行为,常常陷入‘管严怕影响生产、管松怕承担责任’的两难境地。”一位资深安监员坦言。针对这一难题,马脊梁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为遵循,系统梳理监管盲区,制定了涵盖12项权责的清单体系。
清单既赋予安监员现场制止违规行为、紧急停工的权力,也明确其必须严格执行“51243”瓦斯检查流程等法定义务。这一创新举措与矿井推行的“三个一”行动形成有效呼应,要求管理人员“学习一项技能、深挖一个案例、清扫一处现场”,实现了制度规范与实操能力的同步提升。
体系联动:构建闭环管理新机制
为确保权责清单落地见效,马脊梁矿构建了多体系联动的闭环管理机制。一方面,将清单执行情况纳入“五级”安瓦检工评聘体系,履职表现直接与等级晋升、绩效薪酬挂钩。今年以来,已有8名安监员因履职优秀获得晋级。
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化建设成果,通过井下高清视频系统实时记录巡查轨迹、隐患处置过程,实现“行为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究”。同时,将清单要求融入“136”安全管理模式的日常考核,通过周一部署、周二至周五落实、周末总结的闭环运行,确保各项监管要求落实到位。
全员共治:凝聚安全发展合力
“现在安监员指出问题都引用清单条款,执法更规范,我们整改也更服气。”一位采煤队长表示。这种变化得益于矿井推行的全员监督机制,工人可通过智能终端对安监员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半年来收集的236条建议中,85%已被纳入清单优化。
每月召开的“监管—作业”座谈会,更成为促进双向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监管人员与作业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不仅消除了管理隔阂,更形成了“监管严格、作业规范、监督到位”的良性循环。
系统提升:迈向安全治理现代化
马脊梁矿的权责清单实践,体现了系统化推进安全治理的创新思路。通过将清单制度与“136”管理模式、“三个一”行动、“五级”评聘等特色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安全监管从单一制度创新向系统能力提升的转变。
“我们将继续深化权责清单与智能化建设的融合,下一步计划实现智能巡检机器人与清单系统的数据对接。”矿领导介绍,矿井还准备将这一模式推广至机电、运输等关键环节,持续夯实安全基础。
从制度建设到系统治理,从技术赋能到全员参与,马脊梁矿以权责清单为抓手,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智能化监测系统、构建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以及全员安全培训,成功构建起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安全治理体系,为煤矿行业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文/王晓雨 图/李佳斌)
编辑:乔晓慧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