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浑源县:擘画“五心五地”新蓝图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新篇章
——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浑源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日前,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浑源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十四五”以来,浑源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构建以文旅康养、新能源、特色农业、岩基材料为主的“四大产业赛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城市更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2021年到2024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从55.41亿元提高到65.99亿元,增速排名从全市第9提高到第4;第三产业增加值从31.98亿元提高到41.22亿元,增速排名从全市第10提高到第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7.6%提高到13.2%,增速排名从全市第9提高到第2;一般公共预算由2.01亿元增长至2.88亿元,增速排名从全市第5提高到第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5万元提高到3.3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9万元提高到1.38万元,县域经济发展的质和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旅康养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浑源县游客接待量由2021年121.58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363.37万人次,增长3倍,门票收入由3592.11万元增长至1.06亿元,增长2.9倍。2025年1-9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76.49万人次,同比增长26%,门票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1%。2025年国庆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33.08万人次,同比增长41.5%。民宿从60家发展到349家,增长5.8倍;推出文创产品36类160多种,文创收入突破千万,增长11倍。北岳恒山获评“国家避暑旅游目的地”,入选首批“世界旅游名山”“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悬空寺入选2025亚洲人气景点榜单TOP100,成为山西省唯一上榜景点;“北岳神溪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浑源县入选全省十家文旅康养集聚区,获评“2025中国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县共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20余项,浑源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彰显和释放。
该县深入实施“特”“优”农业战略,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73.39万亩耕地红线和63.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全县粮食作物连年稳定在5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公斤以上。2023年出台扶持渔业发展十条政策,发展渔业养殖企业7家。投资2亿元建成集交易商贸、旅游展销为一体的农商智慧城,入住商户88户,上缴利税约500万元,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运营。
浑源县是道地药材正北芪的原产地,目前该县恒山黄芪种植面积28.1万亩,占全国14%。新建野生资源保护基地1500亩、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数字化种植1万亩。投资6825.6万元建成运营黄芪文化园,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港澳地区黄芪推介会,拓展境外市场;紧抓黄芪药食同源契机,开发黄芪原品、衍生品、休闲食品、保健品、土特产等系列产品100余个,黄芪全产业链产值从5亿元提高到15亿元。此外,该县投资5400万元建成凉粉文化园,推出“浑源凉粉”区域公用品牌,推动2家凉粉经销企业获SC认证,开发出沙棘凉粉、黄芪凉粉等新品。浑源凉粉入选第二批市级专业镇,产业值从0.3亿元提升至1.2亿元,带动就业1万余人。
目前浑源现有工业以新能源为主,全县17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14家为新能源企业,占比82%。现有并网新能源项目19个,装机总规模135.67万千瓦,发电量累计达到99.85亿度,产值29.65亿元,实现税收4.6581亿元,装机总规模和发电量分别占到全市的13%、13.7%。现有在建新能源项目6个,总投资125.87亿元,包括总投资89.23亿元、总装机15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计2027年底第一台发电机组试运行;总投资10亿元的3个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驭风行动4万千瓦风电和总投资24亿元的晋北新能源基地5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后,全县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可达354.67万千瓦,年发电量58亿度。该县还与青岛崂山实验室水动力平台合作组建岩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共同打造岩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岩基原材料加工厂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投产,今年7月,首款自主研发产品成功试产下线,产品涵盖煤矿刮板、耐磨衬板、智慧井盖等多个领域,多款产品完成了认证检测,并与多家企业签署供货协议,实现了花岗岩大宗固废全产业链“吃干榨尽”的循环发展模式。
“十四五”期间,该县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现有监测对象2350户5079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为29250户农村低保户、2649名农村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发放救助金补助金10161.56万元。持续巩固零辍学成果,“雨露计划”资助937.28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达100%,报销结算均实现县域内“一站式”办法。发放小额信贷304户1500.35万元,利息补贴181.148万元。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帮扶19497人。投资5.5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6.8%,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生活垃圾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该县同时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绿、治城四治工作,2023年12月成功获评第二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该县始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每年占比超80%,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教育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73亿元,改善基础设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困难儿童6786人次、339万元,义务教育农村困难学生30021人次、1471万元,普通高中困难学生8228人次、836.83万元,职业教育困难学生5.2035万人次、3363.83万元,贫困大学生贷款27355人次、2.27亿元。吸引1194名学生回流家乡就读。2025年,全县高考达本科线1297人、达线率77.9%,较2021年分别增长129%、32.81%。中考优生率、合格率分别达到21.6%、64.3%,较2021年分别增长12.7%、12.5%。医疗服务上,该县建成1.3万平米的县医院住院楼,实施2.01亿元的中医医院整体建设项目,县域就诊率达到94.6%。开通209家医疗机构、49家药店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服务;城乡居民参保人数24.33万人,参保率95.43%。同时推进公办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建成4所敬老院以及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1219户困难老年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将完全失能和80岁以上低保老人纳入集中照护范围;高龄津贴发放覆盖全县80周岁以上老人约8000人。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举办招聘会32场,提供岗位3880个;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38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42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5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9人。
该县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入实施“五心五地”战略(以恒山悬空寺景区为核心,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旅游胜地;以浑源古城为核心,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文化高地;以恒山黄芪为核心,构建康养大健康体系,打造康养基地;以拉动就业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富民实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宜居福地),全力抓好农业、文旅、工业、新型城镇化建设、营商环境、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浑源新篇章。(乔晓慧)
编辑:王秋英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