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下戎装不忘本色——记同发东周窑煤业公司燕龙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在军旅岁月里,他扎根于军营之中,勤学苦练军事技能,一心一意为国奉献;退伍之后,他扎根矿山,敬业爱岗,勤奋拼搏。退役而不失志向,退伍而不减风采,他将坚韧不拔的军人魂魄,融入煤矿的发展壮大之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他,就是同发东周窑煤业公司维修队退伍军人燕龙。
褪下戎装不褪本色。1996年,燕龙同志在脱下象征着和平与责任的橄榄绿军装后,换上了代表天空与希望的天空蓝工作服,坚定地从军队转业至煤矿维修一线。面对煤矿设备的复杂性和技术领域的陌生性,他继承并发扬了军人勇于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白天勤奋地跟随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技能,夜晚则孜孜不倦地钻研技术图纸,掌握理论知识。他从维修工做起,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设备维修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业务素质,经过短短几年的不懈努力,他迅速成长为维修队中的“技术精英”,一步步成长为组长、副队长。
勇于担当严抓安全。自从被任命为副队长以来,他的身影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场地上、井下等各个关键区域。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安全生产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一到岗,首要任务便是展开对工作场地的全面而细致的巡视检查。无论是车床、吊机的运行状态,还是材料配件的存放情况,乃至氧气乙炔等危险品的妥善保管,每一处细节都逃不过他严谨而敏锐的目光。他坚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履行岗位职责,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彻底整改,绝不留下任何隐患死角。在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复杂环境中,他更是积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与各班组密切配合,确保每一项维修任务都能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顺利推进。
专研技能提升效益。在狠抓安全生产的同时,他始终不忘提升经济效益,积极带领维修车间的全体员工开展了一系列小改小革的创新活动。他们成功发明了皮带中间架维修机、电缆钩弯曲机,并对卡盘进行了改制,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显著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还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他还带领团队从废弃的旧件堆中精心筛选出电缆钩、支架保护套、各类抱箍和连接片,通过重新进行细致的打磨、除锈和整形等工艺处理,使这些原本废弃的旧件焕发新生,重新投入到生产中使用。每年修复乳化液泵、电缆托架车、电缆挂钩、道枕、皮带架等各类设备5000余件,节约维修费用高达1000多万元,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30载春秋,燕龙始终坚守初心、恪守职责,各项工作前瞻性强、执行力高,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退伍军人的本色,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张震 叶志槟)
编辑:乔晓慧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