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平城区—紧扣“算力之城”建设目标 绘就“数字平城”美好蓝图

时间:2025-09-05 15:20    来源: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了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一批高成长性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部分细分领域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大同市紧抓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着力打造“算力之城”,数智动能持续迸发,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到目前已形成五大项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集群,今年还成功举办了“2025中国算力大会”。

平城区作为大同市的中心城区,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中进一步明确定位、找准方向、抓住重点,依托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创新资源集聚、电网资源稳定、就业需求强烈等优势,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推动“一业带百业”,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社会治理向智慧化、人性化、多元化迈进。

数字基建稳步推进,信息基座支撑有力

平城区深入实施网络能力强基行动,积极推动“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扩大5G网络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开通5G基站3076个(包括行业基站),实现了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并向农村广泛延伸,政务网站IPv6升级任务已全部完成,千兆宽带用户数达63.8万户。

数字产业快速成长,业态布局初具规模

平城区坚持新兴产业引入与存量产业提升并重,围绕数字产业化发展目标,积极培育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交易等业态。截至6月底,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涉及数字经济的企业有8家,1—6月收入同比增长超4%。目前,平城区正在积极推进投资2000万元的“平城区供电数字化服务合作项目”,该项目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龙德缘电力云”,打造供用电数字化服务生态圈;积极谋划投资5000万元的“大同市平城区数据清洗标注项目”,该项目利用现有闲置楼宇资源,打造综合性数据标注产业园,可带动周边就业超500人。

数字赋能扩围增效,产业升级初见成效

平城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特色和创新规律,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转型之路。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动数字商务、数字文旅、数字农业等新兴业态布局,促进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一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持续推广“产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新模式,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24年,小南头街道西谷庄村千亩玉米生产基地首创“北斗+智慧农业”模式,实现高精度北斗导航无人播种作业,并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智慧农业系统化管理,以及气象、虫害、土壤等全方位监测,2024年玉米亩产达2481斤,平均增速达15.5%,成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典型案例。二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依托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中枢项目,集聚了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对企业建云、上云、用云提供服务支持。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制造业转变。积极推动总投资1.7亿元的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智慧型企业建设项目。三是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约车、网上外卖、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依托京东云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网红电商”,培育农产品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等电子商务新业态;策划数字旅游试点示范项目、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打造晋北传统商业文化体验中心和城市旅游休闲中心。其中,“数字+文旅”的大型行进情浸式旅游演艺项目《如梦大同》自今年5月1日首次公演以来,已安排演出百余场,共接待中外游客近3万人。

数字治理持续深化,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平城区积极运用数字化治理手段,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更有效。全面接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二是社区治理服务更贴心。以水泊寺街道为试点,打造了“智享平城”小程序,通过整合社区现有服务资源,构建社区周边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群众满意度高,目前小程序注册用户数已达6.18万人。同时,依托“智享平城”小程序打造了山西省首个“治理积分共享停车场”项目,通过“参与治理—获取积分—兑换服务”方式,将607个停车位的“静态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推动了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从资源流动向价值流通的转型升级。三是城市管理更精细。利用“平城区公共服务中心数字城管系统”,通过整合公安、城管、民政、司法、应急、市场监管、信访等各部门治理资源,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综治视联网应用平台”和“智慧网格综合管理平台”融合共治作用,持续提升了社会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四是智慧城市建设更深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消防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上半年,平城区已在57个小区的1533台电梯安装了智能车阻系统,通过AI识别,有效阻止了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同时,打造古城消防站无人机巡视试点,配备了大疆无人机机场,无人机搭载变焦、广角、红外三镜头,每隔2—3小时自动在古城进行空中红外巡逻,一旦发现异常温度,第一时间将异常信息回传中队指挥大屏,实现了实时监控、及时预警的效果。目前,新型智慧(一期)项目正在加力推进,包括数字底座建设、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网同享、数字孪生、数据共享小精灵等内容。

下一步,平城区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数字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深化数据赋能,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建立统一共享平台,挖掘数据要素潜力。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联合高校与企业定向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引进头部企业带动本土技术升级。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在康养、物流、环保等领域深化数字化融合,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平城经验”,努力打造“数字平城”示范样板。

编辑:王秋英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