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成风尚 竞技赛事聚新高—“十四五”大同体育实现跨越发展

时间:2025-09-17 10:44    来源: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9月16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专场),全面介绍 “十四五” 以来大同市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提问。

“十四五” 期间,大同市体育局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市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水平、多层次、广参与的体育赛事为核心引擎,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三大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聚焦便民惠民,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迈上新台阶

“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是大同体育工作的核心导向。大同市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幸福大同” 为主题,构建起覆盖城乡、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让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在活动开展层面,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 等为载体,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多样化赛事,形成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的生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市、县区两级体育部门每年直接举办群众性赛事超200 项次,指导各类体育组织开展活动千余项次,直接参与群众超 10 万人,带动随行人员及家属来同超 15 万人,间接覆盖健身人群达50余万人次。目前,大同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提升至 41.2%,全民健身成为城市生活新风尚。

在品牌打造层面,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 “大同元素”和“大同符号”影响力的精品赛事。连续六届举办的大同冰雪季(全国大众冰雪季分会场山西省主会场)获评山西体坛风云年度“十佳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大同环古城全民健步走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连续举办五届的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赛成为国家级“体文旅融合”精品赛事,“大同长城 1 号” 骑行路线获 “中国十佳精品骑行路线” 称号;大同马拉松、轮滑赛等赛事影响力也持续扩大。

在体系建设层面,该市坚持“全市一盘棋”,实施 “市县区联动、一县一品” 战略,依托各县区资源特色打造差异化赛事。平城区 PCBA 篮球赛、云冈区职工拔河赛、云州区乒乓球大奖赛、广灵县 “村 BA”、灵丘县传统武术比赛、浑源县恒山登山赛等特色赛事,构建起 “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 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格局。

聚焦提质增效,竞技体育赛事精彩纷呈,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大同市将承办高水平赛事与提升本土竞技实力相结合,成功承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及一系列省级高水平单项赛事,全面检验和提升了我市的赛事组织能力、场馆设施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同时也带动了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整体跃升。

作为“十四五” 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大同市高标准承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大同赛区),首次启用运动员村为 3365 名运动员提供 “吃住行游购娱” 一体化服务;2023 年 8 月 8 日举办的开幕式,网络直播观看量达890 余万人次,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总阅读量(播放量)1.3 亿次,极为有力地宣传推介了山西和大同,进一步提升了大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依托省运会场馆遗产与办赛经验,该市持续释放赛事溢出效应,“十四五” 期间累计承办省级赛事 35 项,涵盖田径、游泳、足球、滑雪等多个项目,接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近 2 万人次。其中,山西省田径锦标赛、单板滑雪锦标赛、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赛事连续多年落户大同,使该市成为全省竞技体育赛事集聚新高地,同时拉动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消费增长。

以赛促训、训赛融合的机制让大同竞技成绩显著提升。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大同代表团以168 金、 132 银、 137 铜,总分4456 分的成绩位列竞技体育金牌榜与总分榜第二名,同时斩获 12 个体育道德风尚奖;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194 名大同运动员获 1 银、7 铜,U18 男篮跻身八强;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中,侯昱君为山西省夺得女子五项全能银牌;国际赛场上,李亚杰摘得杭州亚运会跳水金牌及世界游泳锦标赛金银牌,张益梵多次斩获亚洲射击锦标赛金牌。

聚焦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焕发新活力

大同市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核心,构建多元化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连续八年举办的大同市“未来之星” 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深化体教融合扩面增效的典型事例。赛事规模从2018 年的 3 个项目、5000 余人次参赛,发展至 2025 年涵盖篮球、足球、滑雪、航空模型等 13 个项目、30 万余人次参赛,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品牌赛事,极大促进了大同市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升。

 连续四年开展“百校千课”青少年体育强化提升活动,选派优秀教练员承担教学任务,协助学校购置器材,为全市200 余所中小学、近 20 万人次中小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1-2 项体育技能。2023 年,该市联合教育局认定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37 所、“冰雪特色学校” 47 所,近两年组织 4000 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冰雪公益培训,进一步拓宽了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渠道。

同时,大同市积极引导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参与赛事承办,2021 年以来累计开展国家、省、市、县区级青少年赛事 300 余项,覆盖多数奥运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直接参与人数超 20 万人次。社会化办赛模式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后备人才选拔体系,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王秋英)

编辑:乔晓慧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