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平城区新旺街道:以 “三化” 改革织密民生保障网,彰显基层治理温度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大同市平城区新旺街道围绕老城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交织、“一老一小” 服务需求突出的实际情况,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出精细化、制度化、清单化“三化”社会救助模式,在体量大、情况杂、期待高的挑战下,用心用情用力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高质量完成社会救助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彰显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政治担当与民生温度。
以社会救助服务精细化,标定民生温暖“新刻度”
新旺街道将“精细化”贯穿社会救助全流程,通过服务意识与业务能力双提升、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推动救助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让民生温度可感可知。
强化服务意识与能力双提升。通过党性教育、警示案例教育等方式,引导工作人员深刻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回应群众诉求;开展业务培训,推动民政助理员既掌握宏观政策,又能结合具体情况精准施策,兼顾分层分类救助与兜底保障,动态管理救助对象存量与增量,确保服务专业暖心。
全流程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围绕“政策讲解—申请办理—台账管理”全流程实施精细化服务标准,对救助对象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定期“过筛子”“回头看”,新增低保14户26人,现有低保182户297人;新增特困1户,现有4户;为11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5530元,切实将“最后一公里”服务落到实处。
以困难群众帮扶制度化,建构民生保障“新规范”
针对辖区救助工作复杂性和政策执行难点,新旺街道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政策整合、标准细化、流程规范,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帮扶体系,为民生保障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政策整合与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针对辖区困难群众情况复杂、户籍与居住地交叉等问题,梳理整合中央省市区及街道本级救助政策,制定《新旺街道社会救助“一本通”》,对高频政策条款和易歧义内容进行标注,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办理效率。
临时救助制度体系细化完善。结合街道实际和群众需求,制定《新旺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管理制度(试行)》《新旺街道临时救助资金发放标准(试行)》,明确临时救助工作流程和执行标准,以制度刚性约束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兜底保障。
以监测注意事项清单化,激发民生服务“新动能”
聚焦社会救助动态管理风险点,新旺街道以清单化监测为突破口,强化风险防控与多方协同,推动救助工作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精准”升级,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民生服务的内生动力。
动态监测与风险防控机制落地。制定《新旺街道社会救助对象及享受补贴人员动态监测注意事项清单(试行)》,通过清单化管理阻断监测失误传导链,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推动救助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维护社会救助公平正义。
多方参与的帮扶体系协同发力。落实“一对一”帮扶要求,建立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台账,组织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主动对接近200户困难群众,开展物质救助、社会服务等多元帮扶;同步加强残疾人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老年人补贴等专项工作,新办残疾证43人,为27户残疾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申报八十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1828名,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格局。(岳 鹏)
编辑:王秋英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