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发展与民生 大同市邮政业加速智慧绿色转型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市邮政管理局专场)新闻发布会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10月28日,大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同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回答媒体提问。
五年来,大同市邮政管理局立足“畅通循环、服务民生、赋能产业”三大定位,在政策赋能、规模扩张、网络完善、服务升级、产业融合、安全绿色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寄递服务支撑。

从发展规模看,大同市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4493万件飙升至2024年的1.25亿件,年均增长率28%左右;快递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各类邮政、快递网点从不足1000个扩容至2154个,新增跨越、拼多多等优质市场主体,形成“多元竞争、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行业连续5年获评地方“突出贡献单位”,影响力与日俱增,五年来行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从发展根基上看,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办事痛点,将业务经营审批时限从25天压缩到20天,积极推行许可备案在线核查,企业全程线上办理,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营商环境得到更好优化。2024年,将县级邮政管理责任纳入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职责,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实”格局;2025年出台《大同市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及其实施细则,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建设奖补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在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上,“十四五”期间大同市以“城乡统筹、全域覆盖”为核心目标,构建“城市便捷高效、农村覆盖全面”的寄递网络体系,重点推动区域分拨中心与末端网点升级,城乡物流体系实现质的飞跃。在政策引导下,三个快递主要品牌在同建成晋北区域分拨中心,快件处理效率提升70%以上,单日快件最大处理量突破170万件,有效解决物流高峰期快件激增的处理难题。在末端服务网络优化方面,先后制定了《大同市快递末端服务站运营规范》,印发《大同市推进城市智能快件箱建设实施方案》,目前该市智能快件箱超500组,格口数11万个;末端网点突破2000个,形成“分拨中心—末端站点—智能设备”三级配送网络,市民平均取件距离不断缩短。同时,该局与市公安局、交通局、工信局联合推动《大同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落地,23个无人驿站、超20辆无人快递车投入运营,在平城、云冈、云州、浑源等区域开展试点运行,为城市寄递注入“智慧元素”。
对于农村人口分散、运营成本高的难题,该局推动服务网络实现全面升级,实现从“部分覆盖”到“全面服务”的转变。综合实施农村网点“旬跟踪、月通报、定期督导”机制,创新构建“邮快、快快、交快”等协同模式,在有条件的县域积极开展“统仓共配”“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通过整合县域快递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切实解决农村快件“进村难”问题。目前,该市1349个行政村进村率提升至76.4%,位居全省前列。日均投递农村快件超10万件,十四五期间,助力云州黄花、广灵小米、浑源黄芪等农特产品发运超600万件,支撑产值1.6亿元,有力服务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普惠服务与创新转型同步发力,行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大同邮政普遍服务坚守“两条红线”,农村邮路汽车化率从2020年的不足70%提升至2025年的91.58%,普服网点升级改造,乡镇局所叠加简易金融、联通缴费等便民业务,警邮、税邮、政邮等合作网点覆盖所有县域,党报党刊当日见报率保持100%,打造3个主题邮局,邮旅融合更加深化。邮政行业智慧转型加速推进,强化“互联网+监管”模式,全面推广智能安检机、无人快递车、无人驿站、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等新技术,韵达、中通建成绿色半自动化分拣中心,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快递包装治理,全市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8%以上,累计回收复用瓦楞纸箱超700万个,新能源车辆保有量突破100台,行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安全寄递与权益保障双向赋能,行业生态更加健康规范。安全基础不断夯实,构建“责任落实、监管联动、应急处置”三位一体安全防控体系。配备兼职安全员195名,实现分支机构全覆盖;深化寄递安全“三项制度”专项整治,发挥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作用,联合公安、禁毒、扫黄打非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守护寄递渠道安全。此外,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持续加强,与大同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妇联等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快递基层网点社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升;将快递员纳入“户外工作者驿站”服务范围,开展“暖蜂行动”等慰问活动。按年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两届邮政业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技能比武促进技能成才。行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多名快递员获得省市级荣誉,1名快递员当选市人大代表,从业人员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乔晓慧)
编辑:王秋英
审核:闫锁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