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井下的“安全哨兵”——晋能控股集团2024年先进个人上社公司安全管理部李鹏程

时间:2025-09-08 10:21    来源:山西科技报

在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巷道里,有一个身影常年穿梭在昏暗与粉尘中。他是安全管理部李鹏程,自2013年担任安全检查工以来,这位80后硬汉,用12年的坚守与担当,成为同事眼中当之无愧的“安全哨兵”。

把责任刻进每一次巡查

“煤矿安全无小事,一丁点儿疏忽都可能出大事。”这是李鹏程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安全检查工,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连着井下几十号矿工的家庭幸福,从穿上工装的第一天起,就把“责任”二字刻进了骨子里。每天下井前,他总会对着装备清单逐项检查:安全帽是否牢固、矿灯电量是否充足、自救器能否正常使用……哪怕是鞋带松了,也要系得严丝合缝。“这些装备是我们的‘保命符’,自己的都检查不好,怎么查别人的安全?”他总这样提醒身边的年轻同事。下井后,从通风系统的每一处风门,到瓦斯检测仪的每一组数据;从顶板支护的每一根锚杆,到机电设备的每一颗螺丝,他都逐一排查。日常巡检时,他练就了“火眼金睛”,别人忽略的细微裂缝、松动的管线,他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遇到专项检查,他更是带着工具“刨根问底”,用专业仪器测量、记录,确保不留任何死角。

千余条记录背后的较真劲儿

“查出隐患不是终点,让隐患彻底整改才是本事。”在李鹏程的工作手册上,密密麻麻记着全年查处的1000余条事故隐患,每一条都标注着整改时间、负责人和复查结果。从井下通风管道的接口密封,到机电设备的螺丝松紧,从顶板支护的锚杆角度,到瓦斯监测仪的校准精度,他始终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对待每一处细节。

去年初秋的一次中班检查中,他在综采工作面巡查时,发现某段顶板的支护钢带衔接处有细微错位,用尺子量偏差仅3毫米,远低于规程中“不超过5毫米”的标准。但他蹲在现场反复观察,注意到该区域岩层近期有微量沉降痕迹。“现在看着没事,要是顶板压力持续增加,这3毫米的缝隙可能就是突破口。”他当即要求作业队组暂停推进,重新调整钢带角度并加密支护密度。正是这份“较真”,让他监管的区域全年实现“零事故”。同事们说:“有鹏程在,下井心里就踏实。”

用专业为安全“加码”

在安全领域,光有责任心不够,还得有硬本事。李鹏程从不放松学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技能提升课,他从没落下。笔记本上记满了《煤矿安全规程》的要点、设备操作规范和事故案例分析,遇到不懂的就追着老师傅问,直到弄明白为止。这份刻苦在考试中得到了印证。在年度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矿安益”抽考、阳泉公司“一规程四细则”抽考中,他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规程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只有吃透了,才能真正当好‘安全员’。”他说。有人问他为何对学习如此执着,他说:“这些规程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只有把条文吃透了,才能精准发现隐患,真正当好大家的‘安全员’。”

20余起“三违”背后的初心责任

在反“三违”工作中,李鹏程有自己的“秘诀”:不搞“一刀切”批评,而是用“情理结合”的方式让人信服。一次,一名矿工图省事未按规定佩戴防护手套,被他当场拦下。没有厉声指责,他先讲案例,再讲防护装备的重要性:“咱们下井是为了挣钱养家,要是伤了手,家里怎么办,咱们在井下作业,谁不知道‘省啥不能省安全’?”一番掏心窝的话让矿工红了脸,主动承认了错误。全年下来,他共查处“三违”行为25起,每一起都做到了“教育一人、警示一片”。矿工们说:“李师傅管得严,但句句在理,让人服气。谁还好意思再违章?”

无数次耐心劝导、无数次细致巡查,李鹏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矿山安全检查工的责任与担当。这,就是他最美的勋章。(梁凤平、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