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社公司多举措推动精益管理与“136”安全管理模式深度融合

时间:2025-03-27 11:32    来源:山西科技报

今年以来,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深化“136”安全管理模式,立足“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将精益管理思维与“136”安全管理模式深度融合,引领企业高水平安全发展。

安全规划,将其贯穿于生产、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形成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从集体荣誉、个人利益、亲情等多个角度反复强调“安全第一”理念,强化安全价值观教育。加大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措施、规章制度、事故警示教育培训,强化岗位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融入生产各环节的执行力,打造“安全示范岗”、“安全吹哨人”,选树“安全模范班组”,实现岗位达标有序接替。搭建安全学习园地、强化安全作风监督、创新安全文艺实践,大力培育富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更好地用安全文化保障安全生产。

坚持“现场为王”。建立完善的现场安全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无监管不作业”“无监控不作业”要求,严格现场“四位一体”安全确认,强力推进安全点检、巡检,确保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定期开展现场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让员工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安全技能与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实施无“三违”班组创建,依托“基层培训站”抓实安全警示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强化现场作业环节监管,以“岗位达标”推动现场“动态达标”。推行安全责任到岗到人制度,形成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定期组织现场安全经验分享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措施,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实效。

强化体系支撑。完善责任体系,优化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以“军令状”形式对2025年安全任务细化分解,确保责任不软化、工作不缺位。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管理、领导干部安全履职评价,推动“关键少数”始终将安全工作落实在行动上。细化预控体系,从“人、机、料、法、环”要素环节入手,完善危险有害因素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安全评估确认。完善各专业安全标准化细则、班组岗位量化考核细则,确保安全标准逐级分解、全面覆盖。健全技术体系,严格执行总工程师安全技术决策权、指挥权和“一票否决权”,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使用。梳理现有技术流程,去除冗余环节,优化操作规范。引进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强力推进智能化支撑。

做优四个精细化。以全员安全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用绩效杠杆激活全员抓安全、管安全的自觉性,推动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衔接,以正向激励让安全更“上心”。以领导带班精细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带班下井流程,坚持召开周带班专题计划会议,带领领导参加带班区域队组班前会,详细记录当班巡检工作情况,严格每班“三汇报”,细化现场交接班,以规范流程让履职更尽责。以反“三违”精细化管理为重心点,精准实施“反三违”责任制度、反“三违”现场签字确认制度,建立“三违”申诉机制,定期总结分析“三违”行为,强化结果与绩效挂钩考核,以精细管控让“三违”无处遁形。以隐患排查治理精细管理为发力点,明确了各层级事故隐患排查责任,规范了走动式巡查、专项检查工作方法,优化了隐患分类、登记、上报、治理、验收流程,通过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推动隐患排查标准化、治理流程规范化,以动态防控让风险受控。(梁凤平、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