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尖兵勇担当 创新实干铸荣光——记晋控集团2024年劳动模范上社公司生产技术部张春文
从精益求精的“巧工匠”到技术攻坚的“急先锋”,从安全生产的“守护者”到荣誉加身的“奋斗者”,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张春文在技术细节打磨、生产难题攻关、安全生产保障等领域深耕不辍,用实干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矿山人的责任与担当。
以精益求精之心打磨技术细节
作为煤矿生产技术部部长,张春文将“细节”刻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井下支护参数的小数点后两位、注浆材料的配比误差、工作面推进的毫米级偏差……这些常人眼中的“小事”,在他这里都是必须较真的“大事”。每次制定技术方案,他都带着团队逐字逐句打磨,从地质条件分析到设备选型匹配,从施工步骤推演到应急措施预案,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疏漏,都要反复核对校准。有一次,一份综采工作面设计方案中,关于液压支架初撑力的参数标注与实际地质压力存在细微偏差,他连夜召集技术骨干重新演算,直到凌晨才确定修正方案,“这不是吹毛求疵,井下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方案实施阶段,他更是全程跟踪把关。大到设备安装的角度校准,小到锚杆锚固的深度测量,他都亲自到场复核,手里的卷尺、测压仪从不离身。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筑牢了技术防线。
以技术创新之力破解开采难题
“细节决定成败,技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张春文挂在嘴边的话。在担任生产技术部部长期间,他始终扎根井下一线,将实验室“搬”到工作面,把技术方案写在煤海深处。针对综采5.5米大采高工作面破碎带治理这一行业难题,他带领团队连续数月蹲守井下,记录数据、分析岩层变化,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松散煤体裂隙发育优势进行超前加固”的技术思路。传统治理方式往往难以应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时的断层揭露问题,冒顶、片帮等隐患频发,既影响生产效率,又威胁作业安全。张春文带领团队反复试验,通过优化注浆材料配比、改进施工工艺,成功让松散煤岩体固结密实,支架顶梁快速形成再生胶接假顶支撑层,不仅增强了顶板抗冲击能力,更创造了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这项技术的应用,让工作面采煤效率提升20%,生产成本降低15%,被同行称为“破解大采高工作面断层难题的关键一招”。
以实干担当之责护航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生命线”,张春文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常说:“技术再好,安全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他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牵头制定了“重点区域风险防控清单”,对井下瓦斯、顶板等关键环节实行“每日巡查、每周研判”。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中,他带领团队排查隐患点30余处,制定整改措施50余项,推动建立了“技术保障—现场管控—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有一次,他在井下巡查时发现某工作面支架压力异常,当即要求停止作业,连夜组织分析,最终通过调整支护参数化解了潜在风险。“张部长的‘火眼金睛’,不知多少次帮我们躲过了险情。”一线矿工的话语里,满是信赖。
以奋斗坚守之志书写精彩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春文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2018年,他的技术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国煤矿优秀“五小”成果一等奖,2021年,他被授予“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2024年,他再获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煤炭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当被问及获奖感受时,张春文朴实地说:“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要还在岗位上,我就会继续扎根煤海,为企业发展多做点实事。”如今,他依然保持着每天下井的习惯,口袋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新的技术课题和工作思路。(梁凤平、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