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时间:2024-07-01 10:41    来源: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报吕梁讯  走进汾阳市西河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分别上着烹饪、种蔬菜、制作豆腐等课程。老师们还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开辟“红领巾种植园”,手把手教着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满头大汗的“小农民”们中传来一片欢声笑语。

“劳”与“教”要真正融在一起,首先要打破体制机制的藩篱。在“双减”政策和“五育”融合育人目标的指导和引领下,汾阳市各中小学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320日)》等劳动教育文件精神及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实践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从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汾阳市青少年劳动教育工作。

在不少校长看来,劳动实践进入校园,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补上了一块重要拼图。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项工作如何开展得更为扎实、更有特色。

在西河小学校长任兴国看来,劳动教育能发挥出作用的前提是根据每个学校的校情定制细致的落地方式,否则就容易沦为形式。

2023年西河小学申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三维路径研究》成功立项,依托于劳动课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结合学校情况及学生个性特点,以“大课程观”引导整体思考,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跨学科主题劳动项目为载体,探索劳动课程与语文、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推动学生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学中做”,最终构建了依托于“二十四节气”下的主题化项目式劳动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五会”少年,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

在每个节气成节日来临前,各科任老师商讨研究本节气下的劳动主题,精细化设计主题化项目式劳动方案,将各学科有机地融入本项目。例如端午节之际,学生们需要在语文课上讲端午来历、吟端午故事、写家乡端午习俗;在数学课上要认识粽子有竹筒形、长方形、圆锥形、金字塔形、三角形等;还需要用英语介绍粽子以及捏画不同形状的粽子的美术课和学习屈原爱国精神的道德与法治课等。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是一种德育。“我们的劳动教育重拾这些经典的节气、节日民俗,进行创意劳动改编,让学生在‘二十四节气’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乐趣,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任兴国表示。

同时,为丰富班级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该校各班级楼道文化建设,也围绕“二十四节气”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展开。例如六年级“四季中的农耕文化”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农具变化,从中帮助学生学习农耕知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如今,对于劳动课程,小朋友们劲头可足了。“以前孩子们总爱问大蒜怎么长出来的,长到能吃需要多长时间,现在我们把劳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观察、测量、记录大蒜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变化,让孩子像劳动者和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张老师说。

在劳动教育探索中,汾阳市南门小学打开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南门小学校长武迎燕认为,劳动教育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鲜活的实践场域,劳动教育进入校园需要劳动工作者发挥自己的优势。她说,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而她和团队的目标是让孩子具备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

春耕时节,劳动课堂正当时,南门小学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农业种植基地。近年来,该校的师生们在学校的组织下,深入山西省农科所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悟,体验农耕魅力的同时,切身体会农事,进而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了解气象变化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开学后,该校已经有多个班级来这里上过课。

当然,在引进校外劳动教育资源的同时,中小学教师如何守好课堂阵地,也是中小学面临的课题之一。

在劳动教育教学方面,南门小学提出推进劳动课程体系化。每一主题的劳动课从课程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课程实施过程、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六大板块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在主题化的劳动实践中亲近自然,去感知、探索生活中一草一木的乐趣,去探求其中蕴含的知识与学问。除此之外,全校师生还参与校园、教室、楼宇卫生清扫、绿化美化活动,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当初埋下的劳动种子已然生根发芽。日前,山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名单的通知》,确定全省50所学校为“山西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其中汾阳市南门小学榜上有名。

劳动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如何更好推进“五育”融合?汾阳市各中小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汾阳市北门小学致力于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依托校本德育课程,以五育融合为导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汾阳市实验小学每周五开展一系列的劳动主题课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并依托劳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形成了“学践结合,劳动育人”的特色创新。“我们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列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安排每班一节劳动实践课,由专职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在课堂实践感悟,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以开展融课堂教学、劳动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劳动技术教育,重点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实验小学校长张铁介绍到。( 王雅妮)

 

    编  :  牛引顺

    辑  :  刘晓利

 容 来 源 : 山西科技报

     线   0358——23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