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晋魂淬薪,力行光耀”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团委立足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组建“晋魂淬薪,力行光耀”实践队,以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目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2025年7月6日至7月25日,实践队踏上征程,在山西省多地开启了为期20天的实践之旅。
一、青春携煦慰耆老,暖意融情暖岁华
(图为实践队在府西康养中心开展敬老服务)
2025年7月6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晋魂淬薪,力行光耀”实践队走进太原市府西康养中心,以“古韵焕新彩,文脉润桑榆”为旨,开启一场融合非遗传承与温情感召的敬老实践。
(一)巧手织霞:青丝依雪鬓,窗花绽笑颜
午后暖阳漫洒活动室,王含悦、李雨珊于台前执剪传艺。红纸翻折,银刃游走,顷刻间“喜鹊登梅”、“福瑞盈门”等祥瑞图样跃然生辉。左忠欣、李嘉璜、康孔楠俯身于王奶奶、李爷爷座侧,温言引导:“循线徐行,转折处轻旋即可。”
(图为长者展示剪制窗花)
青春的臂弯轻护轮椅,年轻的手掌覆上沧桑纹路,协作间纸屑如朱砂纷扬。当长者们高举起亲手剪就的窗花,笑纹舒展:“这光景,恍若旧时年节!”一扇扇明窗渐次缀满童真与福愿,静谧长廊霎时流转起无声的暖意,在青丝与华发间织就跨越岁月的温情纽带。
(二)弦歌寄情:红韵融暖意,代际共鸣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刘志豪、胡旭安领唱的《强军战歌》,瞬间唤醒长者的戎马记忆。八二高龄的赵奶奶欣然起身:“我唱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沉淀时光的浑厚嗓音,与青年清澈的和鸣交响,谱写成震撼心灵的代际和弦。
余音袅袅,胡旭安轻握陈爷爷布满岁月刻痕的手掌,静聆老人细诉往昔文工团的鎏金岁月。歌声承载着一代人的生命史诗,此刻的凝神倾听,恰是青春对历史最庄重的朝圣——未曾亲历的烽火年华,在旋律与倾诉中化作可触可感的滚烫印记。
此次实践将非遗智慧与敬老情怀深度融合,让长者在民俗雅趣中重拾生命华彩,青年于陪伴中触摸历史厚重,成就“耆英焕发,少艾承泽”的双向滋养。队员们更在实践中领悟:卓越服务的真谛,不仅在于理论经纬,更在于以人文温度筑牢关怀根基,让每一次躬身都成为照拂生命的和煦曦光。
二、青衿衔光承薪火,赤忱铸骨砺新程
2025年7月13日,实践队奔赴山西省晋中市,以“感悟红色历史,赓续革命薪火”为帜,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精神淬炼之旅。
(一)仰止丰碑:凝眸承烈志,静听续英魂
实践首站是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石碑巍然矗立,历史肃穆感瞬间笼罩。全体队员整肃列队,庄重肃立,目光如炬,凝望丰碑。静默中,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悄然开启,指尖仿佛叩触到那段烽火连天、热血滚烫的峥嵘岁月。
(图为太行纪念碑前讲烈士事迹)
刘科均以肃穆之音担纲讲解,战火纷飞的壮烈画卷徐徐铺展。众人屏息凝神,思绪溯洄至风雨晦暝的年代——眼前仿佛浮现烈士们奔走呼号的身影、目光如炬的坚毅。景仰与震撼在胸中激荡,对革命先驱的崇敬愈发深沉。
(二)探踪史馆:循痕追岁月,溯脉忆峥嵘
步入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队员们流连于斑驳展陈之间,拂拭时光尘埃,探寻动人篇章。在讲解员引领下,凝神谛听总部运筹帷幄、领导华北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根据地的恢弘史诗。这场沉浸式寻访,使队员们对先辈崇高的精神境界有了刻骨铭心的体悟。
(图为麻田纪念馆内析史讲征程)
闫佳琪结合馆藏珍档与历史脉络,条分缕析,再现那段艰苦卓绝却信仰如磐的壮阔征程,让队员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奋勇抗争的精神力量。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在瞻仰学习与聆听讲解中,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三、青春筑梦乡野阔,实干赋能兴域长
2025年7月18日,实践队奔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西杜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智慧与实干担当赋能乡村振兴。
(一)基层深耕:厚培乡邦本,精微筑治基
“晋魂淬薪,力行光耀”实践队抵达西杜村后,迅即深入基层治理前沿。队员们分组协助村委会,系统整理扶贫档案、精准录入养老数据,借力信息化工具优化管理流程,显著提升村务效能。工作中,队员们敏锐察觉部分长者因文化所限,在表格填报中颇感掣肘,遂主动施以“一对一”援手:悉心指导长者识文辨义,巧妙融入常用字词教学,将资料整理与推普实践有机融合,为严谨的政务注入人文暖流。更躬身参与社区环境美化,清整道路杂物、规整公共空间,以辛勤汗水为美丽乡村添彩增色。
(图为西杜村卫生室讲健康)
(二)慧启敷知:启黔首之蒙,焕生民之彩
团队充分发挥专业势能,精准开展健康科普。樊家良依托村广播站,以标准普通话播报夏季防暑降温及田间劳作安全要诀;邱梦瑶则开设“高血压中医防治”专题讲座,深入浅出解析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倡导村民践行清淡饮食、情志调畅、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这些贴近民生的科普内容广受欢迎,切实提升了村民的健康素养与自主保健能力。
(三)暖心走访:暖意传村舍,真情沁民心
在社区负责人引领下,队员们重点探访村中困难家庭。于牛爷爷家中,众人合力清扫庭院、规整物品,继而围坐倾听老人讲述村落变迁故事。从为独居长者调试视听设备,到为留守儿童课业解惑,队员们以点滴细微之举,传递真挚关怀,温暖浸润心田。
(四)推普赋能:乡语通脉络,言桥连里巷
(图为西杜村推普)
团队将普通话推广理念深度融入实践全程:与村民交流时以雅言引导,资料整理中教习标准词汇,科普宣讲时字正腔圆示范。此般“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推广,使普通话渐次成为西杜村对外沟通的“文化通衢”,为乡村拓展更广阔的发展视界。
此次基层深耕,队员们深切体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治理真谛——每一项乡村振兴宏图的落地生根,皆仰赖基层工作者的匠心与坚守。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的振兴既需宏阔擘画,更呼唤无数脚踏实地的躬行者。此番实践,淬炼了服务基层的赤诚信念,更坚定了将青春智慧融入广袤乡土、赋能时代新篇的远大志向。
四、晋魂淬火温耆英,青春笃行护余晖
2025年7月21日,实践队创新采用“线上协调+线下行动”的云组队模式,奔赴山西省忻州市,开启了赋能乡村振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概览:云组牵千里,心桥接耆年
本次实践聚焦山西省忻州市,足迹遍及光泰颐养院及忻府区、定襄县的多户社区家庭。团队创新实践“线上协调+线下行动”的云组队模式:线上精准擘画分工与服务方案,线下分区域高效执行,形成“需求精准对接、服务高效闭环”的实践新范式。
(二)光泰颐养院:温情常守护,细节见真心
(图为光泰颐养院服务长者)
实践首站,高雅与燕敏洁深入忻州市光泰颐养院。抵达伊始,二人即与院方管理人员深入交流,细致了解二十余位长者的生活习惯与需求。旋即精准分工:高雅着力于长者高频活动区域的深度清洁,确保环境清雅;燕敏洁则倾注陪伴与健康关怀——引导行动便利者悠然漫步,讲解时节养生之道,悉心聆听岁月故事;为行动受限者悉心整理居室,更换寝具,于轻声问候间传递无微不至的暖意。
(三)两县入户:精准施援手,青怀暖庶黎
告别颐养院,队员分赴忻府区与定襄县,为独居、空巢长者提供精准入户服务。定襄县内,张恺哲为78岁的李奶奶细致整理家居,科学收纳物品,并于常用物件旁贴心标注。劳作之余,他静心聆听老人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忻府区中,岳心怡为82岁的王爷爷悉心整理寝具,分类归置换季衣物,有序收纳案头物品。休憩片刻,她与老人共话家园变迁,倾听往昔历程,以切实行动减轻暮年生活的琐碎负担。
(图为入户关爱独居者)
此次躬身实践,队员们深刻体悟了“桑梓情深,筑梦为老”的真谛——以青春步履丈量故园热土,用赤诚守护温暖邻里长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赋能的服务模式,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敬老传统精髓的时代叩问,更淬炼了青年心系乡土、反哺桑梓的厚重担当。这段服务桑梓的旅程,已然将尊老敬贤的种子深植心田,化为未来扎根基层、服务家国的恒久力量。
(图为“晋魂淬薪,力行光耀”实践队风貌)
青春的足迹深深烙印在三晋大地,凝结成夏日的序章;赤诚的丹心恒久如初,不断开拓崭新的境界。此次“晋魂淬薪,力行光耀”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征程,是青春向乡土的热忱奔赴,是担当在时代沃野的生动熔铸。
愿风华正茂的管院青年,恒秉此赤诚丹心,将“三下乡”实践锻造成贯通学府与社会的金色长桥。让青春华彩,在服务社会、擘画发展的壮阔征途上,续写更为鲜活的时代答卷,谱就更多与家国同频、与人民共情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