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锋:退伍不褪色 以百年酒香酿就乡村振兴新滋味

时间:2025-10-11 16:32    来源:山西科技报

在曲沃县杨谈乡的晨光里,金渝泉酿酒坊的酒香总能穿透街巷——这缕从1888年飘至今的醇香,不仅是百年非遗技艺的印记,更藏着退伍军人贾锋“以酒兴乡”的赤诚。作为金渝泉酿酒技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酒坊负责人,他脱下军装后接过祖传手艺,用严苛的古法工艺和军人的韧劲,让老作坊焕发新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醇香引擎”。

“退伍不褪色,一旦认定目标,就必须坚决完成。”这是贾锋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成了他传承酿酒技艺的“军令状”。早在22岁时,他便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学习家传酿酒工艺,从选粮、泡粮到蒸粮、发酵,再到入窖陈酿,每一道繁琐工序都亲力亲为,只为守住祖辈“诚信做人、良心酿酒”的初心。而这份坚守,要追溯到1888年——彼时,贾锋祖父的祖父创办“贾氏乔山酒坊”,吸收山西汾酒与本地名酒的酿造精髓,让纯粮酒香在杨谈乡扎下了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酒坊虽收归杨谈大队管理,但“以酒带养”的智慧被延续:用酿酒副产品酒糟养猪,形成“粮-酒-糟-猪”的循环模式,既保住了酿酒技艺,更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6年,退伍后的贾锋带着对家乡的眷恋,正式接手酒坊,将“贾氏乔山酒坊”更名为“金渝泉酿酒坊”,立志让这缕百年酒香飘得更远。他深知,传统技艺既要守本,更要创新。一方面,他严格遵循古法:选用曲沃东面翼城隆化镇的优质小米、安泽县的高粱,搭配本地小麦与南方大米,以“固态发酵、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酿造,尤其小米原浆酒,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成了酒坊的“招牌珍品”;另一方面,他引入现代检测手段,对酒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让“老味道”符合新时代的安全标准。如今,酒坊年产酒达3万余公斤,不仅是当地人家喻户晓的土特产,更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让“杨谈酒香”走向了全国。

走进金渝泉酿酒坊的酒窖,百余口大酒缸整齐排列,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技艺传承的“阵地”,更是带动乡亲增收的“平台”。酒坊常年收购周边农户的粮食,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原料销路;同时吸纳当地劳动力参与酿酒、包装、销售,让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金渝泉酿酒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酒坊更被曲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认定为“军人创业示范基地”,贾锋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退伍军人创业带头人”。

“今后,我要把酿酒工艺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为传统技艺添彩,为家乡建设出力。”站在酒坊的蒸酒灶前,贾锋望着升腾的热气,眼神坚定。如今,在他的推动下,金渝泉酿酒坊不仅是一个生产作坊,更成了展示当地酒文化的“窗口”——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品酒香、听故事,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而这缕穿越百年的醇香,也正以新的姿态,为曲沃县杨谈乡的乡村振兴,酿就着更加甜美的未来。(高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