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独特标识与显著优势,自党诞生以来便如一条坚韧的生命线,贯穿并滋养着党的各项事业。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坚实脊梁,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显得尤为关键。
以构建“三精”体系为实践路径,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
精细化管理强调在思政工作中引入科学管理理念,以精、准、细、严为特征,实现目标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法精准、评价精准。
精准识别,对象画像精细化。建立员工思想动态数据库,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行为观察、绩效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等多维度信息采集,形成涵盖政治素养、职业状态、个人诉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员工思想画像。
精耕细作,内容供给精细化。区分党员干部、技术骨干、青年员工、一线工人等群体,设计差异化教育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安全生产、技术攻关、项目攻坚等具体业务场景,如党员安全责任区。深挖企业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富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
精益求精,过程管理精细化。一是方法多元化,融合运用理论宣讲、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沉浸体验、在线学习、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多种手段。二是平台智能化,建设智慧党建/思政平台,实现学习资源智能推送、活动在线组织、思想动态实时分析、成效数据可视化。三是沟通精准化,建立“网格化”联系机制(如党员联系群众、干部联系班组),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诉求反馈有渠道。
精确评估,效果反馈精细化。建立可量化、可追踪的评估指标体系,如员工满意度、敬业度、关键岗位流失率、建言献策参与度等。关注过程评估,注重活动过程的质量控制,如参与率、互动率、反馈率。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党建考核、干部考核、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闭环。
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精细化管理必须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确保方向正确、资源保障到位。树立“大思政”格局是关键,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党务、人力、工会、宣传、业务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强化数据驱动是趋势,深化大数据、AI技术在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需求预测、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建强骨干队伍是保障,加强对党务工作者、政工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精细化思维和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懂业务、善沟通、会管理的复合型政工队伍。
注重人文关怀是底色,精细化管理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心理压力等)紧密结合,增强“温度”。推动持续创新是动力,精细化没有终点。需根据时代发展、企业变革和员工代际变化,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内容、方法和载体。
国企思政工作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软任务”向“硬约束”、由“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的重要路径。它不仅是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发挥独特政治优势、凝聚磅礴力量、实现基业长青的战略选择。未来,唯有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使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郑州荥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张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