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积极打造交旅融合样板
构建“快进”大通道 畅通“漫游”微循环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偏关县抢抓交通强国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模式,以全省3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为牵引,以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为载体,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加快“交通+旅游”的深度融合,率先开工并建成通车170.5公里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效能。
以路为纲,打造精品漫游线。以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以“快旅慢游深体验”为导向,积极探索“借景、造景、融景、成景”,打造旅游精品示范线工程。2019年4月,偏关县以PPP模式,率先开工建设全长170.5公里的黄河、长城3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项目,2022年分期建成通车;同时,结合旅游公路沿线自然环境、景区分布等实际,配套完善大中型驿站2座,观景台、营地、停车场26处等附属设施,建成长城1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运营关河口驿站精品酒店,打造旅游公路沿线10万亩生态景观廊带,新建并投用5G基站23座,特别是在黄河岸边、长城两侧打造“一河五渡五金花”和“一城一营六古堡”两条示范廊带。目前,长城、黄河两条旅游公路已成为展示该县文化底蕴、秀美风光的重要窗口。
以路为基,构筑全域旅游网。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覆盖”的旅游交通公路网络,先后实施249省道万家寨至县城、336国道贾堡至杨家营段提质改造和336国道过境偏关县城改线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实现了全县149个行政村100%通水泥路、100%通农村客运的“双百”目标,全县3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1296.77公里,公路密度85公里/百平方公里,将8个乡镇和两个4A级景区以及画廊谷、好汉山等39个旅游景点串点成线、连景成片、交织成网,高品质推动沿线乡村、景区、产业“串珠成链”、聚合发展,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强的交通先导保障。
以路为引,提升服务保障力。着力打造大通道、旅游干线、县乡旅游道路3级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加强危桥修建、公路日常大中修养护、安防工程等项目,因地制宜做好通道内局部路段互通立交加密、旅游引导标识完善等工作。“十四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696公里,其中自然村通硬化路24条55.757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工程12条50.191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条,治理隐患里程13.748公里;危桥改造1座90平米。以路域环境整治为抓手,对旅游公路边坡、两侧边沟及公路路域范围内垃圾清理全天候保洁,并严格落实交通项目建设工地控尘措施,实现“道路无垃圾、行车无扬尘、两侧一眼净”,进一步提升了旅游观光路线品质,同时,联动公安、交通和文旅执法队伍力量,通过开展不定期联合执法行动,严查旅游车辆非法营运等重点违法行为,加强驾乘人员安全宣传,为游客游玩提供“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
以路为媒,奏响交旅融合曲。坚持“以交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交通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不断拓宽交通旅游场景应用,依托黄河万家寨和龙口两个水利枢纽库区,支持老牛湾、万家寨等地发展水上游艇项目,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低空旅游环线,积极培育写生研学、自驾越野、骑行漫游、摄影旅拍等新业态,推动交旅新业态高质量健康发展。依托风光秀美的旅游公路,高水平筹办了“长城最野在偏关”徒步活动、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诗意慢生活、北方桃花源”等系列活动,推动了路、景、旅、产、康、养一体联动、融合发展。2024年全年全县接待游客76.6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01%,同比2023年增长16.9%,交旅融合成果显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偏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立新表示,他们将坚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绿色、路景交融”理念,从“建、管、养、运”4方聚力,推动“4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农文旅体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整体水平,走出一条交通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