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太原武宿机场市政项目:以技术创新筑基 以质量管控立本

时间:2025-08-13 10:58    来源:山西科技报

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的建设战场上,中建八局市政土建及安装工程项目部始终将“技术引领、质量为本”作为核心准则,通过强化技术攻关、严控施工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在雨污水管道安装、路基处理、基层及沥青路面施工等关键环节打造精品工程,为机场改扩建工程筑牢“质量基石”。

技术赋能:破解复杂工况难题

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经二路全线存在1.8米厚的人工填土,且地下管线密集,对施工精度提出极高要求。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部组建技术攻关小组,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创新采用“分层开挖+精准换填”工艺:先对人工填土进行全断面清除,再分层填筑60cm厚粗粒料,每层压实度严格控制在93%以上,并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验证地基承载力,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的40MPa回弹模量标准。

在雨污水管道施工中,针对管径多样(Φ500至Φ1500)、接口密封难度大等问题,技术团队引入“双检双控”机制:管道安装前复核垫层标高,采用全站仪定位确保轴线偏差≤15mm;安装后通过水准仪逐节复测高程,对接口进行24小时闭水试验,渗漏量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值内。同时,创新采用聚丙烯防腐涂料“2底3面”施工工艺,确保管道内壁防腐层厚度≥300μm,有效提升污水管道的耐久性。

质量管控:构建全流程保障体系

“每一道工序都是质量生命线”,这是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识。为实现全过程可控,项目部建立“三检三查”制度:施工班组自检、技术人员专检、监理验收三级把关,原材料进场查资质、施工过程查参数、成品验收查报告,形成闭环管理。

在路基施工中,严格执行“三线四度”控制标准:中线、边线每20米设标识桩,分层厚度、压实度、拱度、平整度全程监测,采用灌砂法每1000㎡检测压实度,确保达到96%以上标准。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控制水泥剂量误差≤0.5%,碾压时采用“先静后振、由弱到强”的流程,振动压路机高频低幅作业,确保7天浸水抗压强度达标3.5MPa。

针对沥青路面施工,项目部创新“温度-厚度-平整度”三控法:摊铺温度严格控制在160℃±5℃,松铺系数通过试验段确定为1.2,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平整度,最终检测数据显示,路面平整度σ值≤1.2mm,远超规范要求。

创新驱动:科技助力提质增效

为提升管理效能,项目部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BIM技术建模模拟雨污水管网走向,提前碰撞检测优化管线布置;运用无人机每月航拍施工区域,生成三维模型对比进度偏差;在路基、基层等关键部位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沉降数据,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项目部还积极开展“小创新、大效益”活动:针对检查井周边压实难问题,自制小型振动夯进行边角补强;在管道接口处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工艺,提升密封性能;创新雨水口连管“预制+现浇”组合施工法,缩短工期的同时保证质量。这些微创新累计节约成本近50万元获评多项局级QC成果。

项目负责人表示,太原武宿机场作为山西航空枢纽,其市政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场运营安全。项目部将持续秉持“工匠精神”,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质量管控为抓手,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贡献八局力量。目前,项目已完成80%的路基及管道施工任务,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正向着2026年1月竣工目标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