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暑期“三下乡”:深入产业一线 触摸发展脉搏
为引导青年学子扎根大地、了解国情,在实践熔炉中锤炼本领,近日,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踏上暑期“三下乡”实践之旅,先后走进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展示厅、大同市同华矿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及大同市牧同乳业公司,沉浸式探寻地方产业创新密码,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展示厅内,图文展板、实物陈列与多媒体互动系统交织成一幅立体鲜活的“发展画卷”。师生们循着开发区从起步奠基到跃升腾飞的成长轨迹,系统梳理其产业布局的迭代升级与科技创新的突破成果,对这座国家级园区以“传统产业焕新+新兴赛道布局”双轮驱动发展的实践路径形成了立体而深刻的认知。
大同市同华矿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大同市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师生们驻足于机加工车间的现代化生产线旁,聆听技术人员解析装备制造的工艺难点与产业前景,观摩规范的操作流程。工人们专注作业的身影,让同学们真切触摸到制造业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的坚实步伐,对“专业所学如何对接产业所需”有了具象化的思考。
在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扩忠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大家近距离观摩着“毫米级”精度的操作细节,静心聆听“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故事,深入了解传统技艺传承与专利成果的亮点。“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更承载着追求卓越的执着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工匠为榜样,在专业领域沉下心来深耕细研,练就服务产业发展的真本领。
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为大同市牧同乳业有限公司。四方牧场里标准化的养殖流程保障着原奶的天然纯净;现代化生产车间内原奶检验、无菌灌装、智能流水线、全链路品控体系,让师生们见证了一杯牛奶背后的标准化生产链条,感受到本土企业在带动农业增效、保障民生供给中的责任担当,对“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涵理解愈发清晰透彻。
“这次实践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知家乡产业的新视角。”机电工程系学生曹家铭感慨道,“开发区的创新布局、工厂车间的转型实践,工匠们的执着坚守与企业的责任担当,每一站见闻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发展既有提速向前的冲劲,更有直抵人心的温度与厚积薄发的深度。”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到校园后会把所见所闻转化为学习动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密切关注产业需求,努力成长为能为地方发展添砖加瓦的“实干型”人才。
一路走访、一路观察、一路思考,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师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命力,在产业一线读懂地方发展脉络。未来,该院将持续开展深入一线的研学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沉浸式实践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深入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引导青年学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筑牢知识根基,明确成长方向,为地方产业升级培养更多能扎根、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胡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