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交融
在河南林州的深山之中,石板岩供销社宛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与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1946年7月,共产党员尹兴德、郭有恒、李林洹等4人怀揣着冀南票1821元(相当于人民币18.21元),用庙里抬来的供桌做柜台,创立了石板岩供销社。彼时,石板岩乡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乡17个行政村326个自然村2800户分散在山顶、山腰和峭壁上,山高沟深、交通闭塞 ,无行车路与外界沟通,羊肠小道是唯一通道,扁担成了运送货物的必备工具。
供销社职工们喊出“十不怕”口号,“不怕山高路远、不怕出力流汗、不怕刮风下雨、不怕酷暑严寒、不怕河水挡道、不怕冰雪阻拦、不怕村小分散、不怕分外麻烦、不怕起早搭黑、不怕重担压肩”。他们“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去时挑着食盐、煤油、旱烟、火柴等日用百货和农资,回来挑着山楂、柿饼、核桃等农副土特产品,每日翻山越岭超百里,风雨无阻,将服务送进千家万户,铸就了影响深远的“扁担精神”。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石板岩供销社与时俱进。革新经营模式,采用超市经营,商品种类扩充至5000多种,并改建21个农村经营网点,依托当地资源,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经纪人队伍。落成的扁担精神纪念馆,承载着供销社的光辉历史,成为传承“扁担精神”的重要基地。
时间来到当下,中国供销合作社"供销1965"项目部山西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国白酒市场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供销系统推出一款有品质保障、性价比高的产品、就是情怀和流量结合的体现。 “我们选择山西白酒核心产区供应基酒,借助供销平台为产品品质背书,意在让供销社和广大消费者发生深度联系。”近日,在石板岩举办的供销1965周年庆典暨新老客户交流会上负责人说。
供销1965的出现,像是石板岩供销社“扁担精神”在新时代的一次奇妙回响。供销1965白酒,由中国供销合作社出品,根正苗红,传承供销基因 。其包装设计独具匠心,采用可降解宣纸包裹,复刻老供销社用纸包货的质朴,正标是供销社门头,脖标融入粮票元素,两侧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彰显使命,底部还有小扁担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供销社的故事。
据了解,供销1965在酿造工艺上严格遵循传统固态纯粮酿造工艺,甄选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原料,由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团队精心酿制。酒体在陶坛中自然老熟,褪去新酒燥烈,留下圆润、协调、回味悠长的经典陈香,是对传统供销社白酒风味的深情复刻与品质升级。它不仅是一瓶酒,更是承载着供销记忆、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让人们在品尝美酒时,能遥想起石板岩供销社那段用扁担挑起民生的奋斗岁月,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对话 。 (高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