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多做小专题研究

时间:2024-01-27 17:15    来源:山西科技报


语文教师做小专题研究,不同于做课题,无须申报立项,没有漫长的工作周期,优点是小切口有深开掘、小体量有高回报,好操作、禁琢磨、更务实。下面举的两个小专题研究示例,都是着眼某篇课文中一批特殊语句,经过定向撷取、分类集聚、归纳特点、提炼规律,形成精致的教研成果。

初中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文采斐然、佳句迭出,尤其喜欢恣意铺陈比喻句,把客观细节转化为文学细节,浓墨重彩地刻画传主形象,可谓形神兼备。文中比喻句有三大特点:

一是既有用一套喻体形容多个本体的手法,又有用多种喻体形容一个本体的手法。一套喻体形容多个本体,主要体现在1至3段。第1段用“植被”“热带森林”“树皮”“树根”等植物类喻体比喻托尔斯泰的全部须发及“脸膛”“眉毛”。第2段用“陋屋”“工作间”“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小屋”“小窗”“横梁”“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等建筑类喻体比喻托尔斯泰的整体外貌及“小眼睛”“额头”“皮肤”。第3段某些语句则延续了建筑类喻体,如“大理石穹顶”“庙堂”“囚牢”。此写法在一定篇幅内营造了统一、融洽的情境,以某套喻体统摄句群,分部位描绘人物外形,各句相映成趣、浑然一体。至于多种喻体形容一个本体,主要体现在6至8段,一口气将眼睛、目光比作“催眠术”“枪弹”“金刚刀”“珠宝”“探照灯光”“匕首”等五花八门的事物,仍嫌不过瘾,有的句子干脆连用两个喻体:“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这三段的喻体共画人眼,但彼此分属多类别、跳跃性较大。如果说1至3段的文笔相对耐心沉稳,慢条斯理的,那么6至8段的行文却像在前面贬抑的语言里熬出了头儿,陡然激动起来,撒开欢儿一般,作者飞扬浪漫想象,纷繁喻体高频切换,赞颂之情尽在纸间流淌。

二是既有“以实喻实”的句子,又有“以实喻虚”的句子。人的外貌自具形状,是实的东西,容易拿实实在在的物体打比方,终归好写;人的眼神难以捉摸,是虚的东西,写作难度可就大了。只见作者调动文思,将日常物品信手拈来、化入笔端,把人物的眼神、思绪、智慧、感情比喻得“有模有样”,让人直观感受到托尔斯泰博大深邃的灵魂,领略到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三是许多句子是复合型比喻,即糅合了比喻与其他手法。如“比喻+对比”:“在他脸上……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比喻+衬托”:“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这些句子或对两种特点作比较,或用旁人观感作映衬,续长了短句,拓宽了画面,凸显了主体。还有不少句子是“比喻+夸张”,进行陌生化的审美处理,如同摆开哈哈镜照向主人公,增添了天马行空、诙谐幽默的趣味。

初中课文《纪念白求恩》的文风同《列夫·托尔斯泰》迥异,大方、清爽、匀称,尤其是运用反复手法强化语言的力量,不仅不令人厌倦,甚至令人震撼。文中反复句有四大特点:

一是通过反复强调语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若压缩为“这是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固然节省字数,但也削弱了原句坚定的语气、确凿的表意。“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无论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否定方式说完、肯定方式再说,还是“对……的极端的……”句式的一词一顿、一再申明,全饱含着对白求恩精神的尊崇与褒扬。“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借助双重否定句的反复突出人们对白求恩的钦佩与感念,衬托他竭诚奉献职业、尽心服务人民的品格。“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语重心长,批判色彩和警醒意味在反复中加深。

二是通过反复进行阐释。如“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均是前半句简明扼要地提出观点,后半句展开扩写、举例填充,诠释、支撑前半句,进一步袒露、巩固所述观点。

三是通过反复展现逻辑。如“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前半句的判断格外斩截,后半句的“至少”似乎略做让步,但“纯粹”实际上严格限定了党员的党性要求,党员标准未松反紧。又如“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逻辑上由己及人、由内及外、由近及远,先后顺序无法调换。

四是通过反复丰富角度。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多角度论述理想人格,情感、境界在反复、排比中升华,落脚于“有益于人民”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师搞教研,不宜贪大求全、跟风应景、弄虚作假,贵在契合教学实际、遵循研究规律,既不蹈袭他人,又要突破自我,“迈小步不停步”。应常态化开展小专题研究,从一个“点”上触发一条“线”的思考,随处发现教学资源、随时捕捉灵感火花、随手记录思想结晶。正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拔何首乌,“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定会收获满满惊喜。坚持做小专题研究,教师能积少成多地打造知识宝库,经年累月地提升教学技艺,有效服务于日常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成长。(城区教育局 侯杰)


来源:阳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