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法治根基,守护平安大同!司法行政系统 “十四五” 期间六大领域成就斐然

时间:2025-10-31 10:52    来源: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10月30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以来大同市司法行政系统取得的成就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十四五”期间,大同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治大同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同实践,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全面依法治市纵深推进,法治成色持续彰显

发布会介绍,大同市司法局健全完善了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规则、法治督察工作办法等机制。建立了法治建设年度报告、重大法治事项备案审查等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法治大同建设规划重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实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在法治惠民领域,该市连续7年实施“法治为民实事”项目,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法治问题。如今年推出的项目包括建设市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光影照乡村 普法惠民生”电影下乡宣传活动等,直接惠及群众数十万人。

在法治文化建设领域,大同市司法局注重将法治文化与大同特色文化相融合,成功举办三届平城法治论坛,高质量推进北魏法制史料挖掘整理和北魏法制文化可视化研究,打造大同法治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特别是北魏法制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透明,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起草了《大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28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及时清理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维护法制统一,五年来,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共清理各类文件140余份。

在行政决策方面,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推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五大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市县两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文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部门全覆盖。特别是今年以来,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全市实施不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数量同比增长53%,入企检查数量同比下降37.9%,行政罚没款同比下降44.9%,实现行政执法“一升两降”,全市行政执法逐步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治理”转变。

行政复议公信力也实现大幅提升。创新推行行政复议“四零”制度,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通过畅通“线上+线下”申请渠道,推行“在线复议”,年均接待群众超1300人次。自新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市本级共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614件,调解和解160件,调解和解率达26.1%,有力促进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被司法部评为“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三、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服务网络建设上,大同市司法局加强“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全面建设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10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12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基础、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补充的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区域全面覆盖、人员全员覆盖”。

在服务能力方面,该市“十四五”以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00余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过650余万元。办理公证事项13.3万件,司法鉴定1.4万件,12348热线接听咨询电话超过5.4万人次。

此外,大同市司法局与清华大学法治研究院合作,上线运行“水木智法AI咨询”程序,通过智能AI精准定位,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查询服务,总访问量达135万人次,提供法律咨询5.8万人次,取得良好效果。

四、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升级,基层治理法治水平提升

在普法宣传方面,顺利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方式,打造了一批普法网红和品牌栏目。全市建成法治文化阵地47个,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万余场次,覆盖人数1000万人次以上。

调解机制建设方面,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调解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已依法成立了2016个人民调解组织,共有调解员6638名,涌现出一批如李彩云、曹秀英、鲁学虎等优秀调解员和清泉‘警司调解室’、堡子湾‘巾帼调解室’、老骥信访调解室等8个行业专业性调解室。

调解工作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大同市司法行政系统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24390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4672件,预防矛盾纠纷2712件;调解案件25220件,调解成功24921件,成功率达98.8%。

五、重点人群管控精准到位,平安大同建设稳步推进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建成智慧矫正中心。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市-县-所”三级研判体系。打造“心网助矫”特色工程,首创“4321”工作法,建成心理工作室54个,完成心理筛查4700余人次,重点对象精准干预、精准帮扶,获评“全省教育帮扶十佳品牌”。“十四五”以来,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中连续5年位列第一方阵。

安置帮教工作更加精准。健全安置帮教对象衔接管理机制,重点对象接送率达到100%,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同时,特殊人群服务更加暖心,组建由265名女性律师组成的“巾帼守护团”,为全市女性安置帮教对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充分利用“心网助矫”工程,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和病、残、弱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六、政治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司法行政铁军锻造过硬

在政治建设上,大同市司法局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覆盖、深层次、多元化开展政治轮训,引导全体干警筑牢政治忠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持续加强,主动适应法治建设需求,举办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履职能力建设培训和全市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行政复议人员、公证员、律师、司法鉴定人等能力提升培训,推动队伍知识结构更新、本领能力提升。“十四五”以来,举办培训班50余期,培训干警5000余人次。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十四五”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和“2024年度法治人物”称号。平城区司法局永泰司法所所长李华荣获“全国模范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集体24个、个人25名,展现了新时代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王秋英)

编辑:乔晓慧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