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三区两地”目标 灵丘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灵丘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十四五”期间,灵丘县紧紧围绕大同市“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聚焦“三区两地”“四个灵丘”发展定位,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0月30日,大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灵丘县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十四五”以来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成就,并回答媒体提问。
据介绍,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67.8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6.6亿元,累计增速27.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6亿元增长至3.4亿元,累计增速3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3万元增长至3.94万元,累计增速1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7万元增长至1.4万元,累计增速30.3%。

灵丘县紧扣“大数据+新能源”“特优农业+乡村旅游”两条主线,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数据产业集聚成势,秦淮、京东、秦云等龙头企业带动主营业务收入从2021年17.39亿元跃升至2024年58.43亿元,全县大数据服务器上架规模达35.5万台,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能源产业扩容增量,建成项目40个,总装机容量1104.5MW,发电量超71亿千瓦时。特优农业提质增效,构建肉牛、肉鸭全产业链,擦亮“灵丘大青背山羊”品牌,成功申办2025年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渔业产值稳居全市前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7家A级景区,唐河大峡谷晋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武灵机场获A1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吸引46家企业开展业务,低空经济实现“建起来”到“飞起来”的跨越。
灵丘县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安居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完成7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4885户居民;实施5568户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升级水电气暖基础设施。新建便民市场、公共卫生间,打造“一刻钟生活圈”;建成投用巍山路带状公园、唐河体育公园等项目,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交通网络全面升级:实施18条道路管网改造,打通育英街,推进国道336改线,新建“四好农村路”229公里、旅游公路176公里,为城乡融通注入新活力。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成功申报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通过人居环境整村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灵丘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新建13所现代化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五年来,521名学生考入985、211等重点院校,25人圆梦清华、北大,2025年高考物理组包揽全市前两名。医疗卫生提质增效:县医院新院区一期主体完工,实现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医共体建设与“县乡帮带”机制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检验结果互认为患者节约费用超305万元。社会保障坚实有力:通过“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专项行动,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4万人;老年食堂“全覆盖”工程有效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
灵丘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守护“灵丘蓝”:通过“五管齐下”系统治理,累计造林57.56万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41.7%,PM2.5浓度下降47.2%。保障“水常清”:实施“五水同治”,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守“土永净”:通过“五措并举”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强化土壤风险防控,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就该县有机农业、文旅产业及算力发展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并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锚定“三区两地”“四个灵丘”目标定位,持续深耕“大数据+新能源”“特优农业+乡村旅游”产业主线,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灵丘新篇章。(王秋英)
编辑:乔晓慧
李三虎
审核:闫锁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