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建设高品质绿色矿山

时间:2025-10-20 10:31    来源:山西科技报

漫步在今天的晋能控股阳泉公司二景公司,昔日尘土飞扬的矿区如今被绿意盎然的植被覆盖,以往直排的矿井污水经过多重工艺处理成为矿区绿化灌溉的源头。企业正经历一场从“黑”到“绿”的生态变革。

近年来,公司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决扛起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将绿色矿山建设深度融入生产运营全过程,加速推进煤矿绿色低碳管理,加大培养职工爱护矿山、保护矿区的责任感,增强职工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在打造绿色矿山的道路上正展现出强大的生产动能与生态活力。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煤矿绿色建设不仅关乎资源利用,更涉及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提升。建矿以来,矸石裸露、自燃扬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为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公司主动出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系统的矸石山改造方案。随着生态治理措施的落地实施,曾经矿区山坳里堆积的矸石“黑疙瘩”退出旧模样,从规划、建设、治理到运行监督,公司对矸石山进行全方位的规范管理。

为了让矸石山重新焕发生机,公司打出生态治理组合拳,一项项复绿工程净收眼底,切实提升了矸石山整体稳定性,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覆土植树种草绿化,矸石山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有效遏制了矿区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了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达到植物群落动态平衡。矸石山从自然堆放、简单绿化到覆土复绿,平均每年可吸收4020kgCO²,释放2940kgCO²,矸石山渗滤液极大减少,为矿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污水处理成绩斐然

在矿山土地重获新生的同时,公司也将治理目光投向了污水难题。目前,公司建有生活污水处理站和现代矿井水处理站2座。

生活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着矿井近千名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处理能力为12.5t/h。经过格栅拦截、生化处理、深度净化等环节,将浑浊的生活污水处理后引水入罐,蓄水待用,为道路洒水、绿化养护、喷淋降尘提供水源,降低用水成本,实现循环利用;矿井水处理则更为复杂,含有煤粉、岩尘的井下涌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重工序,变成符合标准的清洁水源,通过专用管道全部回用于井下洒水降尘、黄泥灌浆等,大幅减少了新鲜水取用量,实现了“废水不外排、资源循环用”的绿色目标。公司还建有独立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应急水池、透山泉水收集池等,通过自主研究、排查、施工,对混乱不堪的排水管网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彻底实现雨水、生活污水、矿井水、透山泉水分质分流、分类处理。

循环利用成果丰硕

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安全环保工作与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并驾齐驱。曾经被视作“安全隐患”的瓦斯,也在生态治理中找到了新“使命”。

公司在矿区中部建起了瓦斯蓄热氧化供热站。据了解,瓦斯蓄热氧化全过程由瓦斯输配系统、蓄热氧化装置、热能利用系统三部分构成。只要瓦斯蓄热氧化技术瓦斯浓度为1.0%—1.2%之间,就可将抽放系统抽采的瓦斯全部再利用,大幅提高瓦斯抽采率和利用率。公司已将生产的蒸汽量经换热系统产生的热风、热水用作企业的地面采暖、井口供热、职工洗浴等多项冬季采暖供热需求,经现场检测,职工更衣室24小时温度不低于16℃,井口温度不低于5℃,稳定可靠;夏季则应用于职工洗浴和食堂蒸炉,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达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每年1800万立方米的低浓度瓦斯气全部利用起来,至少可节约煤炭2.4万吨,减排27万吨二氧化碳和约912吨二氧化硫之外,还能额外减少约2232吨的烟尘排放,环保效益显著。

“矸石、污水、瓦斯”,这些传统矿区的“三大难题”,从索取到反哺,从黑色到绿色,逐渐成为二景矿山开始反向转动的命运齿轮。如今,俯瞰这座矿山,最令人自豪的已不再是开采出了多少“黑色黄金”,而是成功守护并创造了多少“绿色财富”。从黑色煤海到绿色家园,二景人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了新时代煤矿企业的环保担当。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绿色矿山规范为指引,持续优化工艺、升级设施,让绿色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