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110亿培育新动能 大同国资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时间:2025-11-26 15:45    来源: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报新闻网大同讯   “十四五”时期,大同市国资国企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五年来,大同市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667亿元增长至792亿元,营业总收入从26亿元提升至34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6%和7.7%。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劳动生产总值由6.1亿元增至10.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3.1万元提高至6.3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指标持续改善,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国资国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实现突破,体制机制持续优化

大同市聚焦增强核心功能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期间,完成758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43户部门管理企业实现脱钩改革,13户市管企业挂牌成立,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全面完成。“六定”改革、压减层级、资产盘活等专项工作成效显著,41户“两非”企业实现市场化出清,盘活闲置资产25万平方米。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13331”监督体系初步建立,完成134项监管制度“立改废”,核定96户企业主责主业,建成“一企一策”考核薪酬体系,大数据平台监管数据由3万条增至24.2万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围绕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大同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壮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超1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提升至10%。组建了煤矿智能化公司、新锐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领域龙头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至7个。与中国中车、晋能控股、宁德时代、北京中关村、京东集团等头部企业建立股权、供应链和项目合作,有效承接京津冀产业外溢资源。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大同市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十四五”以来,新增省市级研发平台2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组建3个产教联合体,生产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4%提升至3.5%。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专业技术人才达1523人。“晋创谷·大同”引进高科技单位58个,京东科技客服中心新增岗位1859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服务大局贡献突出,社会责任充分彰显

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在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十四五”以来,监管企业累计上交税费超11亿元,上交国有资本收益2.18亿元,拨付关闭破产企业职工费用30.76亿元。集大原高铁通车,中兵铸造项目竣工,古城东南隅民居修复完成,83座新能源充电站建成投用,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公交线路增至69条,年均客运量达1.7亿人次;供水线路新增123公里,平城、云冈两区6.2万户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完成改造。政府热线工单量下降72%,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信访工作构建“五个一”系统治理体系,总量逐年下降,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全系统累计派出驻村干部近190名,帮扶近60个村,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国企力量。(乔晓慧)

编辑:王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