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热潮涌 盂县苌池镇以产业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山西科技报阳泉讯(李淑婧)初冬的盂县苌池镇,朔风渐紧寒意浸肌,但芝角村的食品工坊、柏泉沟的养殖基地、神泉村的纯净水厂,处处涌动着实干奋进的热潮:人来人往忙于备货、蝎子鲜活生机勃勃、灌装线高速运转……苌池镇正以蓬勃的产业发展热度,消融冬日寒凉,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近年来,苌池镇党委、政府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让一个个村落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产业”与“民心”双凝聚。
神泉变金泉,生态变财富。神泉村纯净水厂内,清冽山泉经过滤、消毒、灌装等数道工序,变身优质桶装水流向市场。“咱村的水口感清甜,建个水厂准行!”村民的朴实建议,成为神泉村谋发展的切入点。



据神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英讲述,2022年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神泉纯净水厂,并引进桶装水生产线。“每小时能产2000到3000瓶桶装水,村里30多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1500多元。”水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太原钢铁集团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昔日的“神泉”流成了富民“金泉”。



与神泉村的“生态赋能”不同,芝角村以“存量焕新”激活发展动能。该村支村“两委”聚焦闲置资产盘活,将村内废弃老厂房升级改造,2024年7月启动芝山小食品加工坊建设,让“旧厂房”变身“增收车间”,既盘活沉睡资源,又铺就长效致富路。“除了特定假日食品,为保障持续收益,工坊还聚焦群众日常需求,开发馒头、花卷、烧饼、油糕等多种健康食品。”食品加工坊负责人王军万告诉记者,目前,已与周边饭店、超市建立长期供货关系,既为村集体筑牢“增收稳定器”,又让村民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藏在柏泉沟深处的红崖底村,则另辟蹊径,靠着“毒蝎”蹚出特色致富路。面对青壮年外流、土地闲置难题,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远卿2022年带队考察后,成立盂县安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蝎子养殖,建成6间育肥房及配套设施。“每天在基地分拣黄粉虫、照料蝎子,一天能挣100块,照顾老人孩子和挣钱两不耽误。”务工村民喜笑颜开。
如今,合作社已培育近200公斤蝎子,这种市场价格每公斤约1300元的中药材,不仅带动本村村民增收,还辐射东苌池村等周边村落群众参与,让令人避之不及的“毒物”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蝎”。


产业兴则乡村兴,基建强则民生安。在深耕特色产业的同时,苌池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实施龙华口河道治理、饮用水网扩容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龙华河调水工程、柏管线改造、小流域治理、污水管网铺设、村级道路分批次硬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全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盈。

苌池镇党委书记李海云

苌池镇镇长杨瑞星
如今的苌池镇,神泉润民生、芝角香万里、“蝎财”路拓宽、基建强根基。“我们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整合产业文旅资源,让特色产业扎根结果,让乡村振兴路更宽、村民日子更红火。”苌池镇党委书记李海云、镇长杨瑞星话语坚定,底气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