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驱动 大道向前
——大同绕城高速陈庄至肥村段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秋日的云中大地,天高云淡。

图为大同绕城高速项目智能化混凝土搅拌站。
在大同绕城高速陈庄至肥村段项目的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建设者们正以昂扬的斗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挥洒汗水,为完善区域路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奋力拼搏。
日前,记者走进大同市党留庄互通A匝道大桥施工现场,只见施工员于根坡拿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登录山西路桥称重计量员平台,短短几分钟,便顺利完成了混凝土需求申报。“搁以前,申报混凝土得跑好几个部门签字审批,来来回回浪费不少时间。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效率直接翻倍。”他脸上洋溢着笑容,话语里满是对数字化便捷性的认可。
随后,记者来到大同绕城高速公路2号搅拌站,抬头望去,180型混凝土搅拌机械高耸入云,“精准计量,浇筑永恒”八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走进控制室,操作手赵海元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在预拌混凝土生产监控和管理系统上,为刚收到的订单配比混凝土。他轻点鼠标,伴随着大型搅拌设备发出的低沉轰鸣声,砂石、水泥、水等各种物料按照预设的精确配比,自动完成投料、搅拌,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以前调配混凝土不仅配比误差大,还存在不少质量隐患。现在有了数字化传感器,各项数据实时传输,配比精准度大幅提升,我们干活也更有底气了。”赵海元语气坚定,眼神中满是自信。
记者了解到,这些数字化应用只是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依托智慧管理平台、数字管控集中加工、无人机+AI智能巡检等方式,大同环城公司让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数可依。在智慧管理平台搭建方面,大同环城公司将工程建设管理同智慧化技术手段深度融合,搭建了集数据收集、监测管控、决策管理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再加上建设管理平台、晋路安管理系统、环水保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数字化管控。在数字管控集中加工方面,利用混凝土集中加工、钢筋数字化集中加工、智慧梁场智能化管控系统等,覆盖原材料生产、控制、调度、安全、环保及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无人机+AI智能巡检方面,通过高效智能的无人机+AI低空巡检体系,实现自动化监控,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进行实时监控,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从数字化申报到智能化生产,从标准化加工到精细化管理,大同绕城高速陈庄至肥村段项目正在以数字赋能提质效,用匠心筑路通未来。大同环城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桩基浇筑289根、桩系梁16个、墩柱10根、承台4个、涵洞主体10道,清表10.6平方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大道,将成为连接区域发展的“快车道”,为云中大地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闫昌)
编辑:王秋英
审核:闫锁桃











